央广网

健康频道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哈佛研究人员研发出“人造皮肤”

2016-07-15 10:52:00 来源:人民日报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不过,一些意外、疾病甚至是人的心理状态,都会让皮肤的外观和功能发生改变。如何恢复理想的皮肤状态一直是个难题。最近,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卫生科学与技术部(HST)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人造皮肤”,能够模仿健康年轻皮肤的特点,有望成为人类的“第二层皮肤”。

  研究发现,将一种基于硅胶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涂抹于人体皮肤时,可在原位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薄层,这层物质具有和健康皮肤类似的外观、弹性、强度以及保湿效果。如果把这种材料涂抹在眼睛下方,皮肤可立刻变得紧致,能有效地消除眼袋。此外,这层“皮肤”可以有效地对类似鲜红斑痣等一些瘢痕进行遮瑕,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重要的是,该“皮肤”内可加入各种缓释药物以治疗皮肤疾病。由于这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对皮肤安全无刺激,应用方便,可被制成眼霜、喷雾等多种剂型。

  多年来,皮肤科医生一直希望能研究出仿真皮肤,以解决各类皮肤病临床问题,而此前面世的各种材料均无法完美模拟皮肤特性。这种有弹性、能保湿的“人造皮肤”,不仅可以为爱美的人锦上添花,对烧伤等病患也带来了福音。未来,需要皮肤移植的患者可以不再“拆东墙补西墙”,用自身的皮肤进行移植并因此留下更多的伤疤;也免去了等待捐献者以及后续的排异反应等问题。

  “人造皮肤”交叉融合了医学、生物、化学、材料、工程等多个学科,通过对材料的不断筛选、优化及临床测试,最终才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也是医疗领域“源头式创新”模式的魅力所在。现实中,类似的成果还有很多,比如通过心脏外科医生与电气工程学家及计算机科学家的紧密合作,利用3D打印将患者病变心脏的扫描成像转变成用于心脏手术的物理模型。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卫生科学与技术部是美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医师科学家培训平台。临床医生基于实际工作提出的任何创造性的想法,均可借助这个平台寻求解决方案,最终实现成果转化。哈佛医学院的学生也可以加入该平台,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名具有“跨界”创新能力的医生。

  历史上,任何一项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创新都并非是临床医生或某个学科专家单独完成的。基于临床问题的多学科交叉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自主创新。这种高效、全新的模式,对于各国的科研和医疗部门都是一个启发。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发起的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参与者在多层次、多领域进行跨界探讨,便是这种交叉融合的“源头式创新”在中国的一个尝试。

编辑:王启慧

关键词:人造皮肤;研究人员;皮肤疾病;皮肤移植;研究发现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日本新型人造皮肤如同创可贴

研究人员说,重度烫伤患者如需接受皮肤移植的话,待移植的皮肤需培养约20天,在等待手术阶段可用上述人造皮肤进行应急治疗。由于这种人造皮肤可常温保存,所以即使在没有皮肤移植设备的医院,医生也能用它对皮肤重伤者进行应急处理。

2015-06-11 19:22:15

韩国发明人造皮肤 内置触觉感知装置(图)

触觉装置可感知接触皮肤物体的温度和湿度,皮肤所承受的压力可通过皮肤伸展程度来测定,材料内置的发热体可维持皮肤温度。研究人员还在试验中成功将人造皮肤所感知的触觉信号通过老鼠的末梢神经传导给了老鼠大脑。

2014-12-10 15:34:00

有多少器官可以人造

该人造皮肤可用于烧伤、烫伤、溃疡在内的皮肤创伤类以及皮肤缺损患者。这种人造心脏经历15年的研发,其与人类心脏大小相当,重约1公斤,表面由人造制品和动物组织制成,由两个小型电动马达驱动。

2013-10-09 01:40:12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