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健康频道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娶老婆成本排行榜”:你的悲情我们不懂

2015-12-16 09:13:00 来源:中国妇女报

  ■ 舟子

  据报道,前段时间,一篇《中国十大城市娶老婆成本排行榜》很火。榜单中,京沪深位居前三甲,深圳以208万元居榜首,北京以202万元紧随其后,上海以201万元进入前三。不但数字吓人,而且最后的结论也充满了悲惨和无奈:以男方家庭有30万元家产,男人年收入6万元计,男方倾家荡产+男人不吃不喝工作28.8年=讨一个北京中等条件老婆的成本。有人说,爷爷奶奶结婚,要了半斗米;后来爸爸妈妈结婚,要了一头猪;现在我们结婚,快要了父母半条命。

  所谓的“娶老婆成本排行榜”不时有闻,但感觉这种悲情没啥道理:人是可以有所选择的,如果某种“标准”不是你的,你又何必为它所苦?不管它是“成本”还是“收益”。身居北京,身边不少朋友、熟人的身份从未婚变成已婚,有的还升级成了父母,但这种“娶老婆成本”之下的压力与抱怨却从未听说过,大家不过是量力而行,丰俭由人。

  以前,有几个朋友的婚礼不过是邀请几个好友在餐厅里吃了一顿饭,有两次还是在大学校园的餐厅。一次是只吃饭,还有一次是新郎的朋友们把新娘从学生宿舍“迎娶”到餐厅——新郎已经工作,而新娘还在读研究生。没有红地毯也没有其他排场,唯一“奢华”的是他们的身份,他俩都是一所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她穿着旗袍,他一身西装,伴郎是他的同学,几个人哼着婚礼进行曲,模仿着电影中常见的西方婚礼情节,将她送到他身边牵手,很有点中西合璧的感觉,潇洒自然。来宾大多是毕业不久的大学同学,气氛很轻松。隐约记得还有新郎的妈妈在,算是仪式上唯一的长辈,新郎的父亲已去世。新郎的妈妈表情轻松而满足。也许有人会说,你那是老皇历,现在的结婚行情已经变了。但近年也有不少认识的“新青年”结婚了,我也没听闻他们有“娶老婆成本”之下的压力与悲情。

  “娶老婆成本排行榜”数据来源的可疑与不堪一击已经有评论指出过了。这一“成本”之所以看起来奇高,关键在于结婚买房的支出很高,在一线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现实下自然如此。自然却不代表有道理,因为不结婚的人该买房照样要买房,照样会有这样的成本投入。所以,这其实并非娶老婆的成本,而是在大城市生活的成本,都推在娶老婆身上,失之偏颇。还有一个问题是,“娶老婆成本”并非一定调查数据基础之上得出的结论,而是“一家之言”,以某一家人的婚礼花费情况就代言了一个社会行情,这就更加具有偶然性了:结婚花费是自主选择,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婚恋观念和生活价值观念等都各不相同,“一家之言”又怎么能够作为一个社会行情的排行根据呢?

  另外的问题是,如有评论所言,“即使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又能有什么意义?”依我之见,它有的是消极意义。首先,它无形中助长了结婚消费的攀比心理与风气,让人觉得有这样一个排行榜在,大可参照。够得着排行榜所示数据的人,会觉得自己的婚礼消费还行,刚刚及格,但也没什么好高兴的。够不着的人则幸福感会大打折扣,觉得结婚的门槛如此“高远”,相应地,幸福的婚姻离自己也如此遥远、渺茫。

  其实结婚只需要履行一个法律程序并有两颗相亲相爱的心就够了,其他的物质因素可多可少,我们智慧的古人早就深谙此道,正所谓“有情饮水饱”。当然,市场经济下的人也不可能活得过于清高,没必要“视金钱如粪土”,但如果以为什么都需要以金钱为参照制造出一个排行榜来,那也真是徒增烦恼,搅扰人心。至于那种“娶老婆成本排行榜”之下的悲情气氛营造更是有害无益:这是想要证明什么呢?是想说准老婆们很物质很拜金,所以,搞得欲娶老婆的人们悲惨而无奈,外加凄凄惨惨戚戚吗?

  对于这种自怨自艾,外加动辄怪罪女性的心理,只能让人想说“你的悲情,我永远不懂,我实在无法把你看得清楚。”如果有人真的找上了这么一个非要“达标”的未来老婆而自己的实力又难以达到,为什么不选择换一个,与其咬牙强撑达到“排行榜”中的所谓结婚“标配”,不如及早分手去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另一半。身为一个自由的人,为何要为一份所谓的“排行榜”所绑架呢?惜缘随缘不攀缘,生活的标准是自己,找到一个和你生活标准、价值观念相符的相爱的人,与子携手,这才是幸福婚姻的良好开端。

编辑:申珅

关键词:成本;排行榜;悲情;大城市房价;结婚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微信任性转账终结 收的究竟是谁的成本

转账确实存在一定成本,主要用于获取银行支付通道费用,但具体要付出多大代价,则各大第三方支付公司存在差异。从业务转化来说,转账也不及红包,后者具有非常强的社交互动属性,也正是因为红包,绑定银行卡的微信发展了很多支付用户。

2015-10-24 07:36:00

对见义勇为行为应旗帜鲜明地予以支持

公交车上发现扒手偷窃,男乘客路见不平一声吼,并抓住扒手衣领不放。不用说,当见义勇为者抓获了窃贼,公交停车,需要等待警察前来处理的时候,肯定会耽误大家一点时间,甚至影响众人的一些事务。

2015-04-12 10:41:00

新华网评:出重拳,要在“严”字上下功夫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已成为一些人威胁、要挟他人,并收受他人财物的“有效途径”,更成为行贿受贿的“有力工具”。 只有形成严管网络的新常态,营造上下一致、从严打击网络不法行为的态势,才能让不法分子不再心存侥幸,做污染网络环境、损人利己的“美梦”。

2015-01-22 18:01: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