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健康频道 > 滚动新闻

央广网

仅靠“无作业日”难让孩子真正减负

2015-10-13 09:41:00 来源:广州日报

  夏白桦 (媒体评论员)

  中小学生减负一直是社会热切关注的话题,陕西省教育厅明确小学一至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作业总量控制,每周要有“无作业日”。(10月10日新华社)

  教育主管部门的初衷是好的。如此次陕西省教育厅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不得分重点班”,“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安排要坚持‘零起点’。减少考试次数,不用考试成绩为学生和班级排名次”,并要求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加强协调合作。

  不难看出,设立“无作业日”给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琢磨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做到“堂堂清”,避免“无作业日”结束后面临一堆的作业。在没有作业的同时,教师还应探索如何教会孩子去生活,去发掘,去游戏,真正过好“无作业日”。

  事实上,“无作业日”并非新闻,江西、武汉等地教育部门早在2005年就出台规定,将每年“六一儿童节”定为小学生“无作业日”。上海、郑州、乌鲁木齐等地也曾在不同范围内设立“无作业日”。

  中小学生的减负工作,为何老生常谈却常常要谈?这说明各地的减负工作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往往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甚至出现“学校一减负,培训机构偷着乐”的情况。孩子们作业负担依然沉重,想要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成为奢谈。

  可以想象的是,学生减负将至少遭遇两方面的压力,第一重压力就来自于家长。在独生之女时代,好成绩以及进入名校成为公认的子女成功标志。而名校资源有限,孩子们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起点越来越早,距离越来越长。

  所以,教育部门和学校出台“无作业日”等减负措施后,在家长普遍存在“输在起跑线”的担忧的情况下,很有可能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或者去求助校外培训机构,这就是“教师减负,家长增负”。这样就导致培训机构赚了钱,补课经济的虚火烧得更旺,而孩子的负担不减反增。而另一方面,减负降低了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是否会导致课堂质量下降?

  第二重压力来自于学校。在应试教育怪圈中,学校同样面临升学的压力。而过去这些年,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仍然是考试。为了升学率这个重要指标,学校不得不以作业、考试等形式不断加强训练,明里暗里给孩子进行名次排座。如果一切都还是以考试成绩说话,孩子的负担永远不会真正减下来。不管是文化课考试,还是加入艺术、体育指标,哪怕只靠一门,学生的负担还是十分沉重。

  我们也看到,一些学校推行“无作业日”后,采取了其他的配套、辅助措施,学生的负担减轻了,成绩也没有下降。这说明,以“无作业日”为代表的减负措施应该有效,而其效果的发挥、推行之路的久远,并不能简单依靠单独一项措施,必须依靠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升学制度根本性的改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减负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在成功学的“药方”盛行的时代,各方都应耐心停下来,认真地思考一番:什么是成功?什么才是孩子真正想要又真正需要的?这或许能让“拼孩子”的战争能够稍微不那么激烈一点。

编辑:申珅

关键词:无作业日;学校;文化课考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武汉一小学把"无作业日"当奖品 学生称很实惠

新学期,(武汉)洪山区南望山小学实施特殊奖励机制,而奖品则超乎学生想象,但又是最切中学生心意的,包括“无作业日”、照片上校园文化墙等等。一些老师说,为了能得到“不写家庭作业”的奖励,学生们学习时比以前更认真了。

2012-09-27 09:35:17

武汉一小学把“无作业日”当奖品 学生称很实惠

新学期,(武汉)洪山区南望山小学实施特殊奖励机制,而奖品则超乎学生想象,但又是最切中学生心意的,包括“无作业日”、照片上校园文化墙等等。校长张同祥介绍,“无作业日”全校不进行统一规定,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上课表现等情况进行设定,如五(1)班将学生日常作业完成情况、背诵情况、阅读情况等折合成“积分”,满一定积分则可兑换“无作业日”奖励。

2012-09-26 17:56:34

乌鲁木齐一中学设立无作业日给学生减负

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如果有一天没有作业,是多少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再乌鲁木齐市十三中的两千多名学生就是这样的幸运儿。本学期开始,十三中将每周三定为“无家庭作业日”,让学生们尽情享受自由的课余时间。

2015-04-05 12:38: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