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正文
河南越调带来新编历史剧《老子》
2013-11-20 15:53 来源:人民网我要评论 央广网上海11月11日消息 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河南省越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原名河南省越调剧团)作为河南唯一参演团体,于11月10日晚登上东艺舞台,带来新编历史剧《老子》。
河南越调,又名“四股弦”,是河南的三大剧种之一。越调剧种源远流长,关于它的渊源与形成情况,众说纷纭,有些艺人说它发源于春秋战国的越国,又有人认为,越调的(慢板)与相传的唐朝代《霓裳羽衣曲》有某些相似的因素。最有据可查的是《南阳府志》,清朝未年的增编本,有张嘉谋对清初文人吴梅村所写的《绥寇纪略》中的一段话的批注,张嘉谋的批注明确指出越调、南阳调起于明末清初。
越调原为曲牌体剧种。据老艺人相传,拥有曲牌(包括器乐曲牌)二百多种。本世纪初期,还保留有仅用曲牌,小曲牌演唱的大量剧目,由于曲牌音乐不使用四股弦伴奏(用唢呐、笛子)迄今老艺人仍然“挂起四弦唱三天”来炫耀越调“家底”的丰厚。
清末以后,随社会发展,河南各剧种蓬勃兴起,演出剧目变革也带来音乐变革。唱腔曲牌绝大部分被板腔音乐取代。这古老剧种在不断演变过程中又吸收昆曲、清戏、罗戏、卷戏、汉剧等兄弟剧种音乐,形成了一整套的板式、曲牌、杂调和伴奏方法,在音乐上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由严格的曲牌连缀音乐转变为较自由的板式音乐。现在仍保留一部分曲牌体的各种小调。唱腔有九腔十八调之说。
越调《老子》(上图)创排于2008年,曾先后获得河南省戏剧大赛金奖、中国第九届艺术节文华大奖、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工程剧目。国家一级导演李利宏、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张武分别担任《老子》的导演及舞美设计,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越调申派传人申小梅担纲主演。
编辑:郭芳慧
猜你喜欢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