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视角4 > 正文
《木兰》的演变 台湾朱宗庆打击乐团跨界带来的震撼
2013-11-04 09:33 来源: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央广网上海10月24日消息 当少林棍法,京剧的锣鼓喧天,演员的文武身段,遇上了西洋打击乐,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10月24日下午,上戏剧院迎来了这场激动人心的中西艺术文化大汇聚。在铿锵有力的鼓点节奏和闪烁穿梭的棍法之间,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行将集热情、活力和专业于一身的充满创新意味的乐团奉献给观众,为学生带来视听盛宴与热力互动。作为“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之创意课堂”的核心活动,朱宗庆打击乐团带着热气腾腾、创意满满的《木兰》登陆校园,给学生们带来最新鲜的作品解读和最真实的情感沟通。
集热情、活力、专业于一身的朱宗庆打击乐团,不仅是亚洲重要的现代打击乐团之一,在世界打击乐坛也享有盛名。它是国际上少数能融会中西打击乐器的团体,也是率先将打击乐的演奏、教学、研究与推广工作进行结合发展的专业团队。乐团艺术总监朱宗庆乃世界知名音乐家,他成立击乐文教基金会,培养专业艺术行政人才,为台湾的艺文环境改写了新的历史。《木兰》导演李小平致力于创作跨界艺术作品,对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合流经验丰富。
朱宗庆与李小平准时来到讲座现场,风尘仆仆,精神饱满。在讲座访谈中,学生们为开场播放的《木兰》介绍内容所吸引,一下子融入动感与创意的多维空间,给予后续入场的主创人员们热烈似火的掌声。两位艺术家从《木兰》集思广益的创作过程、演出排练的血汗付出等方面给学生观众综合介绍这部大作的意义,让学生们将舞台震撼的极致效果与台下十年功夫的几点结合起来,看到艺术作品光辉背后沉重的步伐和坚韧的性格。朱宗庆又一次说道:“台上是艺术,台下其实是服务业。只顾着自己当艺术家完成演出是远远不够的,要做的事可多了。但你不要期待付出五分辛苦能同等地得到五分快乐,那是不可能的,有一点点快乐就很好了,足够给自己继续下去的力量。”
嘉宾与学生互动环节是访谈节目的又一高潮。两位大师为大家介绍了《木兰》独特的演奏方式和器具,现场观众惊呼声此起彼伏。朱宗庆打击乐最为夺目的创新点在于,每一个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成为艺术花朵绽放的根茎,如水杯、钥匙等小东西;本来与音乐毫无关联的中华十八般武艺之拿手武器也可以在乐团的设计中成为主角;甚至演员们空着手,也可以用拍击身体等方式创作出新颖别致的打击音乐。互动环节中,有一位歌剧专业的同学非常希望做东西方文化结合的作品,但是苦于没有眉目。朱宗庆听后沉思片刻,语调抑扬顿挫地回答道:“艺术是流动的,它们会融合,而不是人为的结合。所以不要强制地想怎么把它们放一起,那样是很别扭的。你看,像《木兰》,看似随意的敲敲打打,但是仔细一想,又是东西融合,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这样的话,作品一出来也是有活力的,而不是七扭八歪拼凑起来的科学怪人。”朱宗庆语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这番话直接点在了所有学生的心上,是如此的平实可亲,又是如此的意味深长。
讲座结束后,不少学生还留在现场不愿离开,大家还在热烈地互相讨论,满足和激动的心情在空气中散发出年轻的气息,就像那些跳动的心脏,充满着期待,饱含着梦想。有同学兴奋地说:“这个创作思路真的很有趣!我之前还觉得音乐必须是高高在上的,现在看来,有创意、有激情,随时随地都会有好的作品出现。”还有同学说:“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打击乐承担这一重任,每一下都和心跳配合着,好像都敲打在我们身上和心上,特别自然,也特别动感。这次讲座和我想象的单方面讲述也完全不一样,大家的参与让气氛一浪高过一浪,很多人的问题都是我心里想问的,我感觉很有收益!”
透过《木兰》,这个把强烈的节奏感与传统的京剧之美糅合一体,碰撞出源源不断的原生创意的经典作品,足见朱宗庆打击乐团立足传统,又颠覆传统。他率先将打击乐的演奏、教学、研究与推广工作进行结合发展,得到了广泛认可。他的作品不断挑战跨界,汇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音乐色彩。让我们一同欣赏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夜空缤纷的礼花!
编辑:郭芳慧
猜你喜欢
央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