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聚焦济宁 > 正文

面塑人生

2013-07-19 11:38  来源:东方圣域网我要评论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就捏制风格说,黄河流域古朴、粗犷、豪放、深厚;长江流域细致、优美、精巧。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印、二捏、三镶、四滚”和“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面塑艺术特点。就使用功能说分为两类,一类专用于收藏,一类可以食用。

  济宁面塑第四代传人李刚,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据他介绍,济宁面塑艺术源于百姓对美好饮食生活的向往。由民间饭桌上升到春节、元宵、清明,仲秋等节日祭品,后来延伸至婚丧嫁娶和串亲访友的礼品。鼎盛于孔府贡品和运河衙门祭祀。孔府档案中现存清光绪二十年祝贺慈禧太后六十寿诞时进贡的蒿面菜单中主食占12品,其中饽饽四品,代表了济宁面塑的国宴级水准。历代封建王朝在济宁设置了众多管理运河河道漕运堤防的官署机构,有72衙门之称。官员到任、更替以及重大节日,都要拜祭龙王和水神,反季节供品均以面塑代替,其规模和档次无与伦比。孔府、衙门、民间面塑艺人的角色转换,奠定了济宁面塑融南汇北、集全国大成的霸主地位。

  李刚面塑在继承传统“四步技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创新,总结为揉、捏、揪、挑、压、搓、滚、碾、剁、拨、按、切等“李氏十二法”,既便于细腻地刻画人物,又方便教学传授。创作题材方面,以反映民风民俗见长,水浒108人物谱、鲁南风俗系列等,都是研究民俗、雕塑、美学不可或缺的实物资科。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40

编辑:郭芳慧

猜你喜欢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