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首页

一键登录

中广网首页  |  快讯  |  评论  |  国内  |  国际  |  军事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科技   |  娱乐  |  体育  |  社区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焦点图新闻 > 正文

慵懒闲夏 寻觅沪上凉意餐厅

2013-07-29 10:52  来源:《外滩画报》我要评论 

  台风不守信的月份,比起难耐的暑气,去哪里吃、怎么吃,远比起床更折磨人。与其在空调边苦等食欲慢慢恢复,不如即刻简装出门,随城中绿植脉络寻觅好胃口。《绿意度夏》,有各种与绿色或者自然风和谐共处的餐厅,也有在自家后院修炼的度夏秘笈。无论是哪种,都是要让你无惧高温,恢复度夏所应有的态度。

武康庭门前的梧桐成片而立。

武康庭门前的梧桐成片而立。

  梧桐掩映的半露天座

  提起街边露天座,在本城资深男女眼里估计早被深刻“遍地皆是”四字。不过就算被你找到一家有围廊在上、而非遮阳伞挡热的场所,也很难与 Pistacchio 相提并论。为何?那得提一提武康路的事儿。

  这条原名福开森路的街道长 1183 米,曾是稻田水塘。1907 年由时任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院的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自己花钱开修。十四年后被划入前新法租界,逐渐成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社区。周边那些引人驻足的公寓由各地豪商于松沪战争后的四年里逐一造起,直到 1943 才因汪精卫一句“武康莫干山在山区,福开森路在大都市,但环境和氛围极为相像”,而改名为被后人叫响的武康路。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刘倩萌

央广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