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现场报道

全国广播联盟德阳采访 感受年画村灾后重生

中广网 2012-05-10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中广网德阳5月9日消息(德阳台记者刘正勇 曾华 蓝剑 陈彦)5月9号上午,初夏阳光照耀下的绵竹孝德年画村格外热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党组副书记、副台长赵忠颖的带领下,由中国广播联盟组织的全国百家电台走转改四川报道组一行来到这里。40多位记者走村入户,倾听年画村村民历经灾难与重生后的心声,感受“变输血为造血”为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汶川地震后,年画村村民们在政府引导和江苏省苏州市的大力援助下,把传统的年画发展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实现转型升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赵忠颖表示,以前对年画村的了解,都是通过电视画面或者网络图片,经过此次走基层,她重新认识了年画村:

  赵忠颖:我觉得下来走一趟给我一个特别深的感受就是国家的这个体制非常有力量、力量非常强大。汶川这样一个大地震如果不是国家这个体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家给拨了款,全国各地都来支援,就不会恢复得这么好。如果你不下来根本就看不到这种变化,根本想不到当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残垣断壁。四年变化这么大,有点像江南的风格建设得非常好,这就是咱们国家的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仅仅年画村这一个地方就让我很震撼,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今天的走访中,赵忠颖副台长走进农户,与村民促膝长谈,对他们的生活变化,现在的生活情况,生活中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等问题做了详细的了解。其中,年画村干部作风转变和村民们的感恩情怀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忠颖:这个地方我觉得搞得比较好,一个是全国各地都给了这个地方很大的支持,还有一个就是和村干部转变领导作风有关系。你看他们说的每一个大院里都有一个联系人,问题很快的就解决了。干部只要为他们做了事,老百姓就比较认可、满意。对于我们走转改记者这一趟也是很有收获的,因为我们过去在本部了解下面情况不多,下来以后我们接触到基层、了解到许多新的情况。比如这几天听到的感恩文化,这是我没下来之前不知道的,让我感到这里的老百姓很淳朴、很善良。我觉得这种感恩文化也应该普及开来。

  年画村的今天,离不开江苏人民的无私援建,“变输血为造血”不但改变了当地的硬件环境,也使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江苏新闻广播的记者刘海涛说,自己虽是第一次踏上绵竹这片土地,但是对这里却有着深厚的感情。一直想来看看新绵竹的他,今天终于如愿。

  刘海涛:我们到这里来并不是作为一个帮助的身份到这里,而是作为感恩的身份到这里,我们接触到这里的人、我们看到他们对苏州的援建他们是记在心里的,这也会让我们很感动,包括我在年华博物馆看到有一个我们苏州援建指挥部的牌子。在年华村里和当地的村民交流他们都会说由于我们的援建,他们会讲水电路都通了,但他们提的更多的是理念上的改变。他们说援建干部的作风给本地的干部的作风有了改变和触动。基础条件好了以后,干部带着大家想办法弄钱,屋里的钱多了、环境好了,大家的文明素质和生活环境就好了,所以说我们也会感到很感动。

  据了解,中国广播联盟本次组织的“全国百家电台携手走转改:我们在基层”大型采访活动共有联盟成员台约120人参加,分赴山西、贵州、四川三个地方进行采访报道。德阳人民广播电台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本台记者也积极走进基层,切实贴近普通百姓最平凡的感情、最真实的需要,把脉改革发展的关键,找准报道着力点,做到与社会、群众冷暖两相知,以实际行动践行媒体从业者的责任和神圣使命。

责编:李逢静 来源:中国广播网

央广独家

全国百家电台再访北川灾区

记者风采>>

记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