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是展馆最生动的表情
一样的笑脸,一样的热情。在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以下简称“亚欧博览会”)上,有一支800人组成的队伍,他们不计报酬、不求名利,关注、参与、服务、奉献。他们,就是亚欧博览会志愿者。
8月16日,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骨干志愿者正式接受礼仪培训,志愿者们正在练习微笑。
(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盖煜
8月24日至26日,680多名志愿者从早上9时30分开始,面带微笑排队进入亚欧博览会场馆,其他110多名志愿者被安排作为城市志愿者,服务于场馆外。
进入场馆内的志愿者被分为四个大组,分别是:执委会工作部、博览局、会展中心、志愿者工作组岗位开发。每组人员又根据各自特长的不同,被分成证件办理组、八项论坛组、展位检查组、外贸组、宾客迎送组等50个组,这50个组进入会场后,将再次根据语言、礼仪、电脑办公、审图等不同需求,细分为上百个小组。
进入场馆的志愿者首先需要熟悉展馆环境、熟悉各自的岗位,以及与自己联系最紧密的岗位的位置,新疆国际事务博览局的相关人员还会对他们进行短暂的场内培训。
新疆职业大学传媒学院中文系文秘1001班的雷县军,是本届亚欧博览会志愿工作岗位管理组副组长,主要负责安排志愿者上岗工作,他会细心观察志愿者的优势与特点,将每个志愿者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位置上去。
据雷县军介绍,这是他第二次参加亚欧博览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去年首届亚欧博览会期间,雷县军工作踏实,态度诚恳,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成功当选首届亚欧博览会志愿工作组织协调组副组长。
“第一次做志愿者工作时,面对突发状况有点懵,没能做好应急措施。”雷县军总结了第一次做亚欧博览会志愿者工作的经验,回到学校不断改变、完善自己,专门选修了日语和维吾尔语。今年,他带着充足准备而来,立志要做得更好。
作为一名亚欧博览会志愿者老成员,雷县军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给新来的学弟、学妹们,告诉他们什么事情要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雷县军说,亚欧博览会志愿者的工作不仅提升了他的人际关系,还增强了他的日常办公、语言协调能力,他也变得比以前更自信了。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雷县军被安排在8月29日进入场馆,负责现场志愿者的临时调动工作。
微笑、体能训练一个不少
800名亚欧博览会志愿者之所以能服务于各自的岗位,归功于为期5天的全封闭培训。
自治区团委、自治区文明办和市团委利用网络资源,对志愿者进行了服务通用知识培训,通过微博、微群、飞信、QQ群、电子邮箱等形式发布志愿服务通用知识培训资料,提前让志愿者熟悉、感受、领会,以便掌握基本相关知识,迅速进入服务角色。
8月13日,自治区团委、自治区文明办和市团委从800名志愿者中优选出100名骨干志愿者,对他们进行了礼仪、心理、素质拓展、心肺复苏、简单的伤口包扎处理等培训。8月17日至21日,对全体800名志愿者进行了为期5天的全封闭培训。
组织单位合理安排课程,聘请疆内外专业培训讲师讲课,制定严格细致的管理条例,对志愿者进行了基本的志愿者认知、团队领导力、沟通能力管理、服务礼仪、应急、医疗、公共安全、素质拓展等十余种课程的培训。
在培训期间,志愿者们还认真学习了《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志愿服务实践与启示》、《心肺复苏与意外伤害》、《消防安全知识》等专业讲座。
本届亚欧博览会总结了首届亚欧博览会志愿者培训过程中的不足,专门开设了仪态训练课程,志愿者们通过口咬笔、筷的形式进行微笑训练。今年的志愿者培训每天还加入了两小时的军训内容,增加志愿者的体能储备。
8月21日,800名志愿者在全员培训结业典礼暨出征仪式上进行宣誓。艳阳下,身穿黄色志愿者服装的青春笑脸,如一束束盛开的向日葵。
杨艳玲是新疆职业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这是她第二次参加亚欧博览会志愿者服务工作。
在首届亚欧博览会上,杨艳玲被安排为城市志愿者,主要负责场馆外周边站点的服务工作,指引路、答疑解惑都是杨艳玲的工作内容。
“每天都要迎着太阳站着,很辛苦,受到大家的表扬却是一种额外的幸福收获。”杨艳玲说,她已经连续两个暑假没回家了,父母想念女儿,坐车过来看杨艳玲,由于时间紧,只能在校门外见上一面。
8月26日10时,杨艳玲与其他同伴通过安检,进入场馆内。“上次我在场外服务,不能进馆,这次能够在场馆内服务是我的荣幸。”杨艳玲说。
这次杨艳玲被分到了亚欧博览会志愿工作展馆内管理组,负责对展馆内的所有志愿者进行统一管理。
经过培训,杨艳玲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知识,同时也结识了很多朋友。对她而言,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战。杨艳玲始终相信,微笑可以感染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客人,只要面带微笑,身边的人就会感受到这份浓浓的感情。
关于志愿者的故事
志愿服务工作在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础。为进一步发挥主办城市作用、有效整合志愿者力量、推进首府文明城市建设和志愿者工作,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团委指导,乌鲁木齐市团委具体承办了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志愿服务工作,负责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派遣和管理。
本届亚欧博览会采取了“1+1+x”的招募方式,共招募志愿者800人。其中,“1”是指主体院校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共选拔出500名志愿者,另一个“1”是指重点院校新疆大学,共选拔出200名志愿者,“X”是指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几所院校选拔出的100名志愿者。
夏依旦特来提是从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英语09-1班选拔出来的一名亚欧博览会志愿者。
夏依旦特来提从小就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高考时也如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英语专业。在大学期间,夏依旦特来提曾连续两年荣获“中国CCTV希望之星杯英语风采大赛”自治区一等奖夏依旦特来提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还选修了日语,目前,夏依旦特来提正计划着学俄语。
此次亚欧博览会志愿者工作中,夏依旦特来提被分到了论坛组,主要负责文件翻译及语言沟通工作。
8月26日凌晨4点,夏依旦特来提被安排进馆演练,通过基本的英语对话交流,夏依旦特来提完全胜任这项志愿服务工作。
夏依旦特来提对自己充满信心,她相信,通过她几年的知识积累,一定能出色地完成亚欧博览会志愿者工作。
链接
志愿者的“隐形服装”
在2011年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会场内外随处可见的志愿者,让每一位参观亚欧博览会的游客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一种真诚。
志愿者的服装和口号只是一种符号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志愿者珍视这个符号,不辱服装和口号,付出汗水和努力。
无论在哪个岗位服务的志愿者,总有一件“隐形的衣服”穿在他们身上,这就是不计得失、挥洒汗水、快乐奉献,为亚欧博览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如杨艳玲所说:“不求回报,讲求付出,从中获得快乐,是我们每个志愿者的理想和心愿。”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责编: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