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图片聚焦 | 文化资讯 | 中国大舞台 | 作品展播 | 文化日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国大舞台

黄梅戏与生活联系比想象的要紧密

中广网 2014-08-24

    

  央广网北京8月24日消息 中国之声大型文艺专栏节目《中国大舞台》邀请大家听戏。

  每期做戏曲类节目我们多少有些担心,担心相对其他主题会显得有些小众,担心会有听众朋友还没听出其中的妙处就匆匆换台。但是我们的口号是——传承经典文化、荟萃艺术精品,这些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倘若连我们都不管不顾,那我们做这个节目可真是有点尸位素餐了。不过今晚的节目一点也不担心会应者寥寥,因为今晚为您呈现的是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经典剧目《天仙配》。

  黄梅戏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程度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的多,很多朋友在去唱KTV的时候多少都会来上一段女驸马,或者在暑期有一档神剧叫《新白娘子传奇》,这里面有大量的唱腔,其实就是传统的黄梅调子进行了一番改编。

  资料: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因人民的社会交往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发展成型,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任芳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