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平,男,汉族,1956年1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75年参加工作,2002年到党史部门工作,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三六团史志办主任、高级政工师。2009年被评为“农八师石河子市委党史研究室先进模范人物”。
参加工作几十年来,无论是在何种岗位、何种职务上,都能认真学习、勤于钻研、吃苦耐劳、忘我工作。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他仍默默耕耘在史志岗位上,与生命赛跑,竭尽全力做好史志工作。
热爱史志工作,用生命书写春秋。2000年,他被确诊为鼻咽癌。鉴于他的身体状况,为尽量减少其户外工作时间,2002年6月,一三六团场党委把他从工会调整到史志办当主任。史志工作看似清闲,实际并不轻松。面对新的工作环境,他的工作热情丝毫未减。他认真钻研史志业务和编撰技巧,虚心学习,不懂就问,阅读了大量的史志书籍和学习材料,并把每次会议和评稿会当作极好的学习机会。2004年《一三六团简史》编写工作启动后,为尽快进入角色,他赴乌鲁木齐参加简史写作培训班,又认真反复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兵团发展史》等书籍,以求从中尽快摸索出简史写作的规律和各时期划分的原则。学习结束后,他没有急于动笔,而是再次奔走在一三三团、一三四团、一五二团、紫泥泉种养场等兄弟团场和单位之间,往返行程达一千多公里,取经学习。返回团场后,他先后采访了20多位老人,查阅档案资料近千册,得到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他还自费2000元购买照像机,专门用于《一三六团简史》照片资料的收集。他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执着的精神,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18万字的 《一三六团简史》。2007年5月,《一三六团简史》由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荣获农八师垦区石河子市简史丛书成果优秀奖。
与生命赛跑,以敢于争先的精神,做好二轮续志工作。2008年,农八师石河子市第二轮志书续修工作正式启动,他主动将《一三六团资料汇编》编纂任务承担下来。而当时他的身体状况却不容乐观,因多次放疗、化疗造成耳聋,口腔上腭出现穿孔,日常吃饭必须佩戴特别的上腭护板,方可进食,否则食物会由鼻腔外溢。由于上腭穿孔,说话也不清楚,很多时候需要身边熟人讲解翻译。一些好心人劝他说:你都已经这样了,不要再干了,再说上级也有政策,你早点退休算了。他却说:“我只是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些事。”为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他不顾病体,放弃节假日,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每天坚持写作。功夫不负苦心人,2009年6月10日,一部20余万字的《一三六团资料汇编》初稿完成,并于当年11月出版。他在农八师十四个团场中率先完成了该团续志的资料长编工作,为师市二轮修志开了个好头。
带病坚持工作,与病魔顽强抗争。自2000年被确诊为鼻咽癌后,他以坚定无比的信念和超乎寻常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了近十年。每一次治疗出院后,他都没有按医嘱静心休养,而是积极要求工作,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些事情。每年他都要写20余万字的团场史志材料、各种会议材料、工作报告和新闻稿件等。病情导致他怕风怕尘,为了避风,即使是盛夏,他也不得不紧闭门窗。为了降温,他经常把一盆凉水放在办公桌下,双脚泡在水里,然后开始写作。为了查找资料,他经常往返于统计科、劳资科、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由于听力、说话不方便,他事先写好要找的资料内容,亲自到库房查资料,不管天气多热,他总带着口罩在满是灰尘的库房里翻阅年代久远的档案,往往一查就是好几天。
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付出了满腔热忱、捧出了全部真诚,同时唱响了生命的赞歌。他的事迹,不仅感动了团场的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还激励着农八师石河子市每一位史志工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授权发布)
责编:李海涟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