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历,男,汉族,1953年9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71年参加工作,2001年到党史部门工作,现任中共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2006年被评为牡丹江市优秀公务员,200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十五”期间优秀党史工作者。十年来,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职,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摸索出一条适应党史工作科学发展的标准化建设新路子;求真务实,在党史征编和研究上作出了新成绩;使党史部门的社会影响力逐年扩大,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谦虚好学,善于思考。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党史工作要三年打基础,四年入门槛”。他要求全室人员要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工作中,他提出新时期要坚持实现党史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与党史工作为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坚持“全员搞编研、人人有任务”的思想,解决了人员不足的问题;注重内部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年轻干部进行“三定”(定方向、定时间、定课题),解决了党史工作可持续发展问题;他知人善任,善于扬长避短,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推动党史事业科学发展。为解决县级基层党史工作薄弱、机构不健全、工作迟缓、办公条件差等问题。他在全省率先开展党史系统标准化建设。通过夯实基础、强化指导,坚持标准、完善内容,严格考评、兑现奖惩,市级党史部门由过去的“两个领导一台车,一台电脑三个科”,发展为人手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部打印机,增添了复印机、照相机等设备,硬件建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县级党史部门呈现出了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实现机构理顺、队伍稳定、环境改善、设备健全、素质提高。这一作法得到了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充分肯定。2009年在海林市召开了党史系统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并在全省推广牡丹江市的经验。针对党史资料稀缺、人才匮乏的问题,他在全市开展以党史资料库、信息库、人才库为内容的“三库”建设,实现了党史资料管理规范、资源共享,整合社会力量的目标。
辛勤耕耘,收获成果。他大力推进全市的党史编研业务,坚持“多出书、出好书”,党史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市县两级党史部门五年出版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国际红色通道绥芬河史料汇编》等23本党史资料,成为党史成果较为丰硕的时期之一。《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终结》,获全国论文类一等奖。
推动党史工作社会化。他带领团队,敢挑重担,成功举办了东北三省部分城市“第17次党史工作协作会暨和谐社会与党史研究”主题论坛;出色承办了“纪念杨松同志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参与协办了“七七事变”70周年、纪念“八女投江”殉难70周年、纪念中共六大80周年等多次纪念活动。积极支持绥芬河中共“六大”纪念馆筹建工作,争取到省委宣传部100万文化基金的支持。对于丰富牡丹江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拉动牡丹江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周保中诞辰100周年等重要党史纪念日,进行了详实的规划,提前部署、精心组织。开通了红色牡丹江网站;在报刊杂志上开辟了“黑土地的记忆”、“党史钩沉”专栏;录制了《永远的丰碑》、《不能忘却的记忆》等专题片。真正实现了“报上有字、电视上有声、网络有影”的宣传目标。
近几年,因工作成绩显著,全市的党史工作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好评。2006年、2009年,他所负责的牡丹江市委党史研究室两次被评为全国党史系统先进集体。(中央党史研究室授权发布)
责编:李海涟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