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首页 | 首页 | 民意直通车 | 媒体看承德 | 文化名城 风景胜地 | 资源丰富 区位优越 | 创新创业 民富市强 | 新闻聚焦 | 图片聚焦

文化名城 风景胜地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列表

安远庙

中广网 2010-12-10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安远庙

  安远庙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形制上仿建于新疆伊犁河畔的固尔扎庙,又称伊犁庙。主体建筑普渡殿,外观四层,实际三层:一层供绿渡母,二层供三世佛,三层供大威德金刚像,并存放 乾隆习武打猎的甲仗等。楼顶是重檐歇山黑琉璃瓦覆盖。黑瓦覆顶在寺庙建筑和皇家建筑群中是极为罕见的。

  安远庙位于武烈河东的山岗上,分三层墙垣。从正面进入山门,有一片空旷的平地,是当年达什达瓦部众在此举行“步踏”(打鬼)宗教活动的地方。山门以内中轴线上还有三层门。第一层门为棂星门,有腰墙横隔,两侧各有5间配房;第二、三层门用砖石构成三个拱形门洞,檐歇山顶;第三层门周围以单层群房围绕,共64间,群房正中是安远庙的主殿——普渡殿。殿前有一块卧碑,正面刻写乾隆皇帝《安远庙瞻礼书事》碑文,两侧刻乾隆皇帝的诗,叙述安远庙建立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普渡殿是该庙主殿,重檐歇山顶,用黑色琉璃瓦覆盖。内部是一座三层楼房。第一层正中,一尊木雕坐像,名为绿渡母,四周壁画,精工艳丽,丰富多彩,人物传神,描绘佛教故事。二层楼上,原供释迦牟尼、迦叶、弥勒三尊佛像,现陈列三楼。第三层,有一尊九头、三十四臂、十六只脚的护法神像,名为大威德金刚。

  安远庙具有明显的蒙古建筑风格。其布局平坦、宽敞、开阔。中轴线分明,规整对称,主体建筑是藏族寺庙的“都纲”(都纲是可以容纳几千僧人念经的殿堂)法式,又揉合了汉族寺庙的某些艺术手法,在承德外八庙中独具一格。

责编:黄成俊 来源:承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