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滚动新闻

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将于22时抵粤闽浙 明抵苏沪

中广网 2011-03-11 20:50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这张3月11日NHK电视台电视节目截图显示的是日本北部沿海受地震影响地区受灾情况。新华社发

  这张3月11日NHK电视台电视节目截图显示的是日本仙台沿海地区遭到地震引发的海啸袭击的情景。新华社发

  新华网广州3月11日电(记者吴涛)据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消息,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将于11日夜22时前后抵达粤东、福建、浙江沿海,12日凌晨抵达江苏上海,但不会带来灾害性影响。

  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预报室主任白毅平说,到达粤东沿海的海啸波波高为0.4米以内,到达浙江、福建沿海地区的海啸波波高为0.3至0.6米,而到达江苏、上海地区的海啸波仅为0.3米左右。

  “最低级别的蓝色海啸警报标准是波高达到50厘米以上,到达我国沿海地区的波高其实很小,而且现在处于天文低潮位,一般不会造成灾害。此前我们发布了海啸蓝色警报,主要是针对台湾东部沿海,那里的波高为0.5米至1米。”白毅平说。

  据南海预报中心介绍,据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测定,北京时间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东部海域发生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地震已经在震源附近引发了区域海啸,日本多地受灾。

  目前,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已发布了四份海啸警报。编号为21401的海啸浮标(42.6°N,152.6°E)于北京时间14时43分测得0.67米的海啸波,波周期为40分钟。编号为21413的海啸浮标(30.5°N,152.1°E)于北京时间14时59分测得0.76米的海啸波,波周期为32分钟。编号为21418的海啸浮标(38.7°N,148.7°E)于北京时间14时19分测得1.08米的海啸波。北海道花前站于北京时间14时57分测得2.79米的海啸波,波周期为76分钟。这些浮标都在日本海域附近。

  这张3月11日NHK电视台电视节目截图显示的是日本仙台沿海地区遭到地震引发的海啸袭击的情景。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任沁沁)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11日下午就日本3·11大地震接受新华社第二次专访表示,因地震引起的海啸对中国大陆海岸线影响不会太大,专家研判在50公分以内。中国国际救援队已做好准备,一旦日本方面有需要即可第一时间驰援救灾。

  中国地震局正在进一步研究日本大地震对中国大陆的影响。陈建民说,因地震引起的海啸,对中国大陆海岸线影响不会太大,专家研判在50公分以内,不会造成破坏。不过,他提醒台湾地区要注意海啸对海岸线的影响。

  陈建民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国际救援队高度关注日本震灾,人员、装备、物资、医疗物品等都已经到位,只要日本方面有需求,就可以第一时间出发前往参与人道主义救援。

  此外,中国地震局还会关注日本灾情的发展,包括对陆地建筑物等的影响,以及由地震引起的火灾等灾害。他判断:“此次地震对日本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危害。”

  记者通过网络连线在日本的中国公民郭媛媛,事发时她正在日本城铁,所在区域离日本东北部还有一段距离。她说:“城铁停驶,看到外面的瓦片往下落,就在密封空间的城铁里呆了很长时间,看到有房子着火了。”目前,当地电话已经打不通。

责编:路林强 来源:新华网

地震概况更多>>

日本东北地区发生8.8级地震

滚动新闻>>

图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