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100517519114886379.jp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新消息

芝加哥大学校长:诺贝尔奖人才是怎样炼成的?

中广网 2010-05-19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在《美国大学史》中有这样一段话:“芝加哥大学的创立对美国高等教育面貌和前景的塑造是那个年代任何其他事件都无法企及的,它的创立是美国历史上代表一个时代精神的事件之一。”从芝加哥大学培养出了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可解读《美国大学史》对芝加哥大学的评价。“芝加哥大学是全球拥有最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前来中国访问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锦穆尔日前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自豪地说。

  在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上,记者看到获奖者分布在众多的学科中,让人眼花缭乱,不仅有自然科学的,还有人文科学的。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不仅有理科的,还有工科的,在人文科学领域中,不仅有经济学的,还有历史学的。在民族方面,不仅有美国白种人,还有华裔,杨振宁、李政道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他们的物理学博士是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的。

  芝加哥大学缘何成为培养出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圣地”--锦穆尔先从学校的创立谈起:芝加哥大学由美国浸信会教育协会和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于1890年共同创办,学校位于市郊海德公园的旁边。首任校长威廉·瑞恩内·哈珀设想要建设一所将美国式本科文理学院和德国式研究型大学结合在一起的高等学校。芝加哥大学很快实现了哈珀的梦想,成为了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领头羊,从而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学校的责任是营造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学习和学术氛围

  除了把美国式本科文理学院和德国式研究型大学结合的经验外,还有什么理念和举措使芝加哥大学培养出诺贝尔奖人才?

  锦穆尔对记者说:“所有的大学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芝加哥大学也不例外,一个大学的成功不是另一个大学可以照搬的,一个大学要想成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努力奋斗,所以说没有固定的模式。芝加哥大学把‘益智厚生’作为校训,意思是学校的一切教学工作都是围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智慧,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们特别强调芝加哥大学是这样一个场所,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这里是新思想,新创意的诞生地,学生与教师可以不受限制地争论,学校的责任是尽一切努力营造这样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学习和学术氛围。”

  他举了个例子:“在我们学校的经济学院里,有不少教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并不因为教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可一言堂,自以为是,他们对学生同样要讲道理,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我们始终强调芝加哥大学的学生要有认真思考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我们学校拥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的还在我校,有的在校外工作,但他们在校时都是具有这种精神的学生。由此看来,芝加哥大学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营造的这种学习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责编:海量 来源:《光明日报》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更多>>

_1071795739_zhu.jpg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支撑

最新消息>>

图片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