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新消息

舟曲英雄武警交通一支队 克难攻坚“救援尖兵”

中广网 2010-08-27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中广网8月27日电(记者郭海涌 通讯员魏智 张勇)“左,左,前进……”27日上午6时30分,武警交通部队一总队一支队在完成抢通保通道路、开挖导流明渠等任务后,大型机械又开进舟曲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工商局和公路养护一带的居民区,展开帮群众逐家逐院清淤和白龙江疏浚的大会战,让受灾群众早日重返家园。

26日,部队投入白龙江疏浚 。爆破与机械施工同时展开

  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这支刚从青海玉树和格尔木抢险一线撤回的国家应急专业分队顾不上喘口气,就火速赶到灾区投入抢险战斗。109名官兵经过20多天的奋战,抢救被困群众26人,转移群众990人,抢通保通灾区道路4条20.4公里,清理泥石流9.6万方,被称为抢险救援“尖兵”。

拆除危房与开挖导流明渠同时进行

  全力突进,第一时间全部开进舟曲

  8日凌晨4时,机关在成都的武警交通一总队接到救援命令,总队长张继锁和政委徐升立即在凌晨召开紧急党委会,命令所属一支队抢险突击队迅速带齐配发的生命探测仪等专业装备,集结部队和装备,全力突进开赴灾区。

  8日5时,接到命令的一支队九中队中队长李立刚在就开始奔赴灾区,不到30分钟,由20人和2台挖掘机、1台装载机组成的抢险突击队集结完毕。滂沱大雨中,突击队边清理路上的塌方泥石流,边火速赶往灾区。流经过4个多小时的急行军,8日9时,抢险突击队到达舟曲县城,立即投入抢险战斗。与此同时,距舟曲约300公里,在甘南州卓尼县S306线施工的一支队三大队教导员胡金良,也50名官兵,携带6台大型机械紧急赶赴迭部县九道弯处清理塌方,全力抢通兰州通往灾区的道路。“我们早一分钟到达,灾区人民就多一分希望。”为尽快打通被泥石流阻断的313线舟曲县城滨河南路段,党员抢险突击队队队长余志河站在装载机上,拿着大喇叭不断给官兵们打气。

罗家裕现场 官兵不顾危险在淤泥中作业

  8日10时,各路部队全部赶到舟曲展开大救援。正在南街清理淤泥副支队长梅书华的突然听到:“前面半边已跨的楼房里还有人。” “快,一组用生命探测仪探测位置,一组清理外围杂物。”他指挥官兵救援,一边向被泥石流冲击移位随时可能跨塌的楼房冲去。经过探测搜索,在三楼一个房间内,发现了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的65岁的韩大爷。由于被泥石流掩埋的空间结构复杂,官兵用手一点一点将杂物清除,手指磨破了、指甲剐掉了,鲜血淋漓,官兵全然没有感觉。3个小时过去了,韩大爷终于成功获救。

泥石流源发地之一的北山峡口,官兵开挖导流明渠彻底解决隐患

  南街、北街、月亮村、瓦厂村,突击队不放过任何一处存在生命迹象的地方,8名被困群众先后得到成功解救。

  十万火急,冒死打通条条生命线

  泥石流摧毁城区主要街道,加之暴雨和塌方,造成通往舟曲的G313、S210、S212等多条道路断通,大批救援人员设备急需开进,大量伤员急需搜救转移,大宗救援物资急需运送。打通道路十万火急!

  从8日8时开始,为打通进入城区的道路,突击队采取挖掘机前面开挖、装载机后面清理,三班倒、人歇机不停的方法,加快清理速度。在36度的高温炙烤下,官兵挥汗如雨,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没有一人叫苦叫累。

三眼峪,官兵展开大规模清淤会战清淤

  “停,向右,卸!”指挥员蒲泽亚将一连串简单有力的指令准确下达给操作手。在操作手拓文荣熟练的操作下,巨大的机械臂灵活地做出挖掘、抬臂、旋转、放铲等一系列复杂动作,堆积在道路上的淤泥一点一点被清理到两边。拓文荣一干就是20个小时,滴水未进、粒米未吃,高温加上高强度的劳累,使他先后晕倒两次,但醒过来喝口水又爬上了挖掘机投入战斗。

险峻的313线代古寺段,官兵奋力抢通生命线

  8月9日23时,抢通战斗正在舟曲县城淤泥最深的滨河南路进行,由于县城断电,现场照明不好,一台挖掘机陷进了10多米深的淤泥。关键时刻,支队副支队长梅书华顾不得个人陷落的危险,站在淹过膝盖的淤泥中,指挥一台挖掘机和一台装载机配合,将陷落的挖掘机拖了出来。

  8月12日晚11时,暴雨如注,距舟曲约60公里的省道313线和210线交汇处的代古寺段多处发生山体崩塌和泥石流,救灾“大动脉”瞬时瘫痪,500台运送救灾物资的军地车辆被堵。教导员胡金良立即带领官兵开始连夜抢修便道。崎岖的山路上,机械的轰鸣声、指挥员的口令声和铁锹与岩石碰撞的“叮叮咚咚”的声音,汇成了雄浑激昂的“生命通道”交响曲。

在舟曲滨河南路咽喉要道,官兵铺设钢模板艰难推进

  突然,一块飞石从山上滚落下来,现场指挥员立即吹响警戒哨,可由于机械噪音大,正在操作机械的刘川,没有对哨声做出反应,胡金良一个箭步跳上装载机,一把将他拽出。刘川刚被拽出,“呯”的一声,飞石便将驾驶室的挡风玻璃砸碎!在暴雨和山石不断飞落的情况下,官兵冒着生命危险清理土石方、吊涵管、填挖便道。经过6个小时奋战,这条交汇着省道210和313的咽喉路段被成功打通。

  由于泥石流堆积区松软,承载力弱,人和机械很容易陷落。二大队教导员余志河结合他多次参加抢险救灾的经验,采取软基填压块石,表面碎石沙浆硬化,对关键部位铺设钢模板的方式,有效防止了机械和人员陷落,充分发挥了专业应急救援优势。8月10日7时,滨河路这段咽喉要道提前疏通,大型救援机械和大量物资及时运抵县城中心。

  11日,组织指挥抢险的武警部队王建平司令员来到一支队抢险现场,高兴地说:“你们立了大功,为武警部队争了光!”

  真情奉献      忠诚大爱温暖舟曲

  8月11日,教导员余志河正在指挥机械在北街清理泥石流,一位50多岁的老人找到余志和,要求帮助挖掘亲人遗体。老人一家4口,除老人因当晚外出幸免遇难外,老伴、女儿、孙女全部被埋。余志河二话没说,按照老人的指出的位置开始挖掘。一米、两米、三米……突然有人喊:“这里有人!”挖掘机立即停止挖掘,余志河与战士们跳进齐腰深的泥水中,锹挖手刨,双手被碎石划出道道血口,2个小时后,遗体全部挖出。老人眼含热泪,拉着余志和的手说:谢谢你们,我终于见到小孙女了!

  由于特大山洪泥石流将罗家峪至滨河路原有的泄洪渠堵塞抬高,致使排水不畅。一旦再次爆发山洪,便无法安全排放到白龙江,将导致次生灾害。在抢通道路后,突击队来不及半刻休息,从13日开始,充分发挥大型机械设备专业化优势,在罗家峪泥石流堆积区展开抢挖工作。 由于淤泥方量巨大,且非常松软承载力弱,加之作业地区地形狭窄、作业面小,给清淤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突击队采取多点作业、逐层开挖、人机配合的方法,确保清淤工作高效推进。经过72小时挥汗如雨的奋战,到19日19时,长2.5公里的罗家峪导流明渠全线贯通,具备了泄洪能力。

  为了舟曲人民,官兵们舍小家、顾大家,把忠诚大爱献给舟曲人民。任舟曲抢险第一突击队队长的一总队副总队长杨世同在灾害发生后,8日上午就从成都座飞机奔赴舟。此时,他来队探亲的妻儿正在家乡驶往成都的火车上。8日下午,妻儿到了成都,杨世同却到了舟曲。到达灾区后,杨世同连夜勘察灾情,确定抢险方案,在抢险最关键的72小时内,不顾身体疲劳、双脚浮肿,始终坚持盯在一线,科学组织救援,基本上没合过眼。投入县城主干道抢通工作,清淤、开挖导流明渠工作启动后,每天也只睡4、5个小时,带领部队完成一项项项抢险任务。8月27日,孩子要开学了,一直孤单单在成都的妻子带着孩子又孤单单坐上回家的火车。杨世同在舟曲带领部队开始了新一轮的清淤会战。

  籍中士余伟从青海格尔木参加抢险回来没两天,他的妻子带着儿子从老家来队探亲不到一天,一年未见父亲的儿子,连面还没认熟,余伟就上了一线。抵达舟曲后,余伟和战友们一直奋战在清理主干道淤泥和房屋废墟、抢救财产、挖掘遇难者等抢险救援第一线,5天后才想起给妻子打个电话,而妻子已经回到老家。

  女军医金晓君,6月份做了半月板手术,7月份父亲去世时,而当时她正在青海格尔木参加抢险,连父亲最后一面也没见上。带着对父亲的愧疚,在手术没有痊愈的情况下,她又上了一线。她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为一线抢险官兵和施工作业区消毒,为官兵和群众发放药品和治疗病情。

  “我要捐款,我也要捐款……”8月28日8时30分,在傍晚的阶段性总结会议上,参战官兵的最大愿望就是要给灾区献上自己的爱心。“我捐三百,我捐五百……”官兵们纷纷慷慨解囊,涓涓细流化作一股强大的暖流,澎湃着涌向舟曲灾区。

责编:学咏 来源:中国广播网

舟曲灾情概况更多>>

24.jpg舟曲灾情概况

最新消息>>

图片报道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400-668-0040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