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独家]长海县的“参鲍岛”
图片集锦
更多...
[独家]长海县的“参鲍岛”
[南海组]遮浪岩上V字形小路的变迁
黄渤海报道组抵达全国唯一海岛边境县——长海县
南海环境检测与预报的职责
[独家]长海县的“参鲍岛”
中广网 2008-09-0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黄渤海报道组组长郑凯带领组员出海采访—中广网记者吴菁摄

    中广网长海9月2日消息(记者吴菁 陈庆滨)在辽宁省大连市,有一个我国北方最大的岛屿县——长海县,它位于我国黄海北部,由142个岛、砣、礁组成。亿万年的地质变幻,造就了这里的多姿多彩。星罗棋布的群岛像一串串珍珠散落在神奇而又美丽的海面上,呈献给人人们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就连大文豪郭沫若先生偶然来到这里时,也不仅被长海县的美景所震撼,当即赋诗一首,“汪洋万顷青于*,小屿珊瑚列画屏”,于轻描淡写之间勾勒出长海县胜景之大观。

中央台记者柴安东、陈庆滨在海船上采访“参鲍岛”经理王世明—中广网记者吴菁摄

   9月2日,“2008中国海洋纪事”黄渤海组来到了长海县,刚一登岛上岸,便立刻感觉到长海县的美景果然如郭先生所言,大海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岛屿整容俊秀、清雅秀丽,不愧为我国北方最美丽的岛屿县。但在随后的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长海县有名的不仅是当今独一无二的风景,其海水养殖业、尤其是海参的养殖以科学的养殖、绿色的品质、丰富的营养更是闻名海内外。

 养殖人员正在过滤喂养海参苗的饲料—中广网记者吴菁摄

    为了解长海县的海参养殖业,2日下午,记者便来到了长海县最大的海参饲养基地——参鲍岛进行采访。顾名思义,参鲍岛就是就是以养殖海参、鲍鱼等较为珍贵的海产品为主。参鲍岛的经理王世明首先带记者来到了海参的育苗室。在这里,记者看到十几个足有20立方米的水池一字排开,每个水池里面的水都显得比较混浊,室内的温度也比较低。王世明告诉记者,这里的每个池子里面都有十几个丝网竖在水中,海参的幼虫便附着在这些立着的丝网上,平均每个池子里面都有上万粒的海参苗种。每天这些苗种都有吃大量的海草,池中的水显得比较混浊就是海草之故。这些幼虫大概在池中生活两个月以后便可以被放在深度约20米的深海中养殖了,而从幼虫到海参完全成熟可供食用,这个周期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

丝网上附着的就是海参的幼苗—中广网记者吴菁摄

    参观完育苗室,记者接着来到了海参养殖的海面上。参鲍岛大约有4万亩的海水水域供海参养殖。王世明经理介绍说,这4万亩水域都是自己承包的,为了养海参,他对海底进行了重新的布置,在海域周围竖起了丝网,一是为了给海参提供“住处”;二是为了防止海参游出自己的水域。正说话间,忽然在不远处记者看到有一股水流涌动,一个潜水员浮上水面,原来他是这个养殖基地的潜水员,这里的俗语称他们为“海碰子”,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平时检视海底情况,海参成熟时,他们下到水底捕捞,据这位潜水员介绍,全基地共有大约20名的潜水员,由于它们承担着基地最重要的工作——潜到海底捕捞海参,所以他们的收入也不错,每人每年的年薪有6—10万元,而长海县整个县的人均收入只有15000元左右。

“海碰子”出海了—中广网记者吴菁摄

    据王世明经理介绍,由于长海县的海参养殖从起初的苗种培育、到中间的养殖直到最后的成熟,整个过程不使用任何的药物,完全利用生物的自身作用,又加之这片海域没有受到任何的污染,保证了海参的质量。正是由于这一点,长海县的海参走俏市场,平均每吨活海参要比其他地方的贵十几元,海参亦如长海县的美丽风景,成为了长海县的标志。

刚刚捞上来的海螺和螃蟹—中广网记者吴菁摄

    据了解,长海县为了保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用海护海并举,严格限制过度开发海洋资源。在发展养殖业加工产业方面,为了保护长海县水域不受工业污染,长海县在不多的财政收入中拿出4千多万元在隔海相望的皮口镇买下了上千亩的荒地,在那里投资建厂,可谓是在当今地方发展经济中少见的手笔。正是由于长海县这种时刻保护海洋的理念,才使得如今的长海县取得了旅游业与养殖业、加工工业共同发展的可喜局面,长海县将工业外移,严格保护岛屿环境的做法也为我国当前岛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吴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