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南海组]遮浪岩上V字形小路的变迁
图片集锦
更多...
[南海组]遮浪岩上V字形小路的变迁
黄渤海报道组抵达全国唯一海岛边境县——长海县
南海环境检测与预报的职责
南海报道组成员
[南海组]遮浪岩上V字形小路的变迁
中广网 2008-09-0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广东9月2日消息 (记者张江元 张丹丽) “中国海洋纪事”南海报道组来到了位于南海东部的汕尾红海湾遮浪岩海洋环境监测站。“红海湾”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每天我们在电台、电视台听到的红海湾海浪气象预报就是在遮浪岩海洋监测站采集,每分钟一次的红由这里传输到北京和全国各地,为人们提供海洋灾害的预警、预报以及海洋环境等公益服务。

 

1米多宽的V字形小路(中广网记者王磊 摄)

    遮浪岩因为岛的一侧常常是风平浪静而另一侧却是波涛拍岸而得名。大家一来到这里就被这里的天然美景深深地吸引了,但在这里工作的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却对这些景象已经不以为然了,他们常年坚守在这座小岛,收集各种海洋信息,工作既艰苦又寂寞。而在前些年,为准确地预报水文气象信息,在台风到来的时候,他们甚至要冒着想象不到的困难和危险去完成监测任务。

南海组记者张丹丽在狭窄的小路上采访遮浪岛的工作人员(中广网记者王磊 摄)

    在遮浪岩上有一条300多米长,1米多宽的V字形小路,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通过这条小路走到位于礁岩上的观测场。曾在遮浪站工作过8年的工程师陈显志就给我们描述了当年他在那里工作的情景。他说,过去如果是台风天气观测海浪信息,他们一般都会是几个人用一根比较粗的绳子捆在每个人腰部,爬行着通过这条小路,平时二、三分钟的路,他们要走了二十多分钟。风吹得人站不起身,雨夹杂着海水打在身上像刀割一样。但他们还是把收集资料放在第一,并不叫苦。

南海组记者许云采访汕尾遮浪海洋环境监测站站长徐汉文

    象陈显志这样的经历是每个海洋监测人员都有过的经历,在采访中,我们听到了无数个这样的故事,而且他们对这些经历也都不以为然,我们不时地被这些平凡人平凡的故事所感动。在我们看来一些不经意的数据背后竟隐藏着是无数个海洋工作者的艰辛。 现在,这条小路已经铺上了水泥,装上了栏杆。随着我国海洋监测科技水平的提高,2001年后,监测自动化系统已经被普遍使用,监测人员只需要日常巡视维护监测设备,而不需要冒着危险在台风中进行人工监测,观测手段、管理方式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只要通过浮漂、遥感等技术,准确的数据就会直接传送到计算机上,海浪、水温等各种水文气象数据就会及时的被发布出来,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服务。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