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记者手记]蓬莱,造一份文化的“真实”
图片集锦
更多...
[连线]身到蓬莱既是仙:感受蓬莱海洋旅游
南海报道组与海洋亲密接触
保护红树林迫在眉睫
"珍禽乐园":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记者手记]蓬莱,造一份文化的“真实”
中广网 2008-09-10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蓬莱美丽的海景—中广网记者吴菁摄

    中广网蓬莱9月10日消息(记者郭威)当历史已经远去不再触手可及时,还原和创造究竟是一种万全之计,还是一种委曲求全?

    初临蓬莱,当期待与幻想不停撞击的时候,眼前的真实扑面而来。恢宏的庙宇、雄伟的城台,苍劲的墨宝……装进山门,神清气爽。当蓬莱当地的导游小姐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替代要猜测好久的山东音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这已经是蓬莱给我来这里必有收获的第一个理由。这或许也在代表着蓬莱这方仙土已经开始了一种兼容并包,已经体会到了一份与时俱进。

    刚开始,我们就知道了这里的很多建筑都是仿建的,在这一整群的明式建筑中,除了蓬莱阁有着真正的历史年轮以外,其他的建筑都是能够巧匠的再造之功。在周遭人有点唏嘘的怀疑中,我却觉得这正是蓬莱的另一种神来之笔。蓬莱这个有这太多来头的仙山净土,正式懂得了用一种沿承来纪念逝去的历史,当然这之中也少不了一丝丝甜头。当旅游让蓬莱赚的钵满盘流的时候,也给后人留下了可以触目的一处活生生的教科书,一举两得,何错之有。

    诚然,在和真正的遗迹文物相比,这里实在是有些“造”的痕迹。可是与其在一片茫茫和不识中,在别人的口耳相传里幻化当年的情景,难道不是一种折磨,除了一些人故作懂行的指手画脚之外,我想绝大多数人在一片沙漠之中想象罗兰古城的兴旺时,就算不说心里也一定会有些来的得不偿失的想法吧。毕竟这个世界没有几个学者和研究人员,看不懂,摸不透,就不能算是一种教育,一种普及。

    比起来,我更喜欢这中还原的,虽然是假的,但我可以用任何的触觉来感知它,记住它。而蓬莱还有棋高一着的好方法,用文化装裱现在。在整个游览中,神话传说不绝于耳,故事花絮曾出不穷。简简单单的“蓬莱仙境”牌坊,只一个男左女右的性别区分明显的大跨步“一步成仙”的由头,“仙”味就油然而生,就让每一个穿越它的人铭记在心,这就是作用,这就是目的。在大家随后的口耳相传、广而告知之中,蓬莱收获的无疑是下一批,甚至是下下批的“朝拜者”。而蓬莱的历史,蓬莱的文化、蓬莱的一切独具魅力的东西也就这样传承了下去,一代又一代。

    我佩服为“造出”蓬莱的高人,他的高不仅仅在于他发现了一种商机,更是让蓬莱的神秘的仙味成了现实,在满足了人们的幻想之余,也用一座座建筑和故事,不仅宣扬了蓬莱的名,更镌刻下了蓬莱的影……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吴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