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邓小平理论在家乡的生动实践 让发展成果惠及万千群众
邓小平理论在家乡的生动实践 让发展成果惠及万千群众
中广网    2008年12月12日 20:43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广安12月12日消息(记者邵立肃 郑轶 广安台苏坤明 胡世平)距离四川广安城区仅7公里的协兴镇牌坊村,是一代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出生地。

    4年前,邓小平的表弟淡文全在牌坊新村开了一家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淡氏农家乐”,年收入10多万元。如今,牌坊新村已经拥有36家农家乐、89家农家客栈,村民人均纯收入4476元。淡文全感慨:“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没给小平表哥丢脸!”

    牌坊新村是邓小平理论在广安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30年来,广安党政领导牢记邓小平“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谆谆嘱托,认真践行邓小平理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8.8亿元,比1978年增长56倍。

    让发展的道理真正硬起来

    1978年,改革开放的第一年。对于淡文全来说,印象最深的是1976年开始持续3年的干旱,广安农业大面积减产,“许多人饿得走路都东倒西歪。”

    改革开放30年,广安就是从这样一个起点出发,加快发展成为一切工作总的取向。

    1978年至1992年,家庭联产承包推动广安农业经济实现第一次飞跃,15年间,GDP平均增速达到7.9%。靠大力发展蔬菜,牌坊村民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村。

    1993年,广安设立地区,新区动力+政策优势,广安发展的步子再次加快,全市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1.6%,比建区前提高3.7个百分点。

    “把小平的影响力转化为人们对广安的注意力,把人们对小平的爱戴、崇敬之情转化为支持广安发展的动力,把邓小平理论转化为广安发展的伟大实践。”2002-2004年,广安紧紧抓住邓小平百年诞辰的历史机遇,加快交通、城市建设步伐,做大做强工业,全市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

    2002-2004年的3年间,广安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6亿元,接近1978-2000年23年间总投资额;GDP年均增长高达13.7%,创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高,广安一举走在全省跨越式发展前列。

    “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小平百年诞辰后,广安如何继续飞跃,再跳台阶?

    发展有赖产业,产业支撑发展。2005年初,广安历史上的又一次战略转移大幕开启——经济工作重心向培育产业转移:发挥政治、资源、区位三大优势,做好工业、特色农业、旅游业三篇文章,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推动城镇化。

    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2006年以来,广安工业集中区建成面积13.2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近200户。仅今年1-10月,广安工业集中区新建成面积5.24平方公里,新引进项目35个,工业集中区企业完成产值105亿元;大力实施“5+2”和“532111”工业发展规划,能源、建材、化工、机电配套、农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形成优势,轻纺、高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生产集约化、产品品牌化、农民组织化……环环相扣。武胜的生猪、邻水的柑桔……六大农业产业化“链条”连通农民致富路。近4年来,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358.5元。

    旅游产业从无到有,实现爆发式增长。广安被纳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享誉全国,2007年游客总人数达到618.6万人次,旅游收入32.2亿元。

    扎实推进广渝合作,积极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2004年以来,重庆已有722个项目落户广安,投资到位资金84.2亿元,重庆企业到位资金连续多年居省外第一位。

    两年前,外地一家企业计划投资上亿元整体搬迁到广安,最后由于环保不达标,广安“忍痛割爱”。“发展,广安不仅要速度过得硬,更要质量和效益过得硬。”对于发展,市委书记王建军有自己的理解。

    速度与效益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资源永续利用的集约型企业在广安“茁壮成长”。2007年,广安规模以上工业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2.11吨标煤,成功创建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的道理在广安真正硬起来:2005-2007年3年间,广安经济年均增长13.2%;2005年至今,全市共引进各类项目2538个,到位资金220.5亿元。

    文明花开伟人故里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广安机关行政效能一度低下,群众有怨言。今年5月,广安启动机关行政效能建设,223项经济管理和审批权限下放到区、县(市);277项审批事项中,即办件和一日内办结件达到79项,行政效能提速66.9%。

    “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广安“ 两手抓,两手都硬”。

    邓小平故里,草木滴翠,荷稻飘香。谁能想到,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光秃秃的“馒头山”。“我为小平故里植棵树”植出万千新绿,邓小平故里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邓小平青少年时期生活遗迹的保护与开发,邓小平故里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一月一小变,三月一中变,一年一大变”。凡是数次到过广安的人,都会惊讶城市面貌的变迁。变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本,变城市静态资产为经营资本,变无形资产为建设资本,广安城区面积扩大近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18万人,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投入资金4660万元新增绿地面积10.3万平方米,清理陈年垃圾30万吨,取缔违章建筑18000多平方米,广安城乡一天天“靓”起来。

    与此同步的,还有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市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全部建成;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为区域内第一所大专……这一切,均填补了广安文化事业从无到有的“空白”。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则是构成“细胞”最活跃的“分子”。能否激活这一个个“分子”,关乎一城一地的文明程度……

    人人争做“合格小平故里人”。在城镇,横向到边,市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纷纷建立市民学校,加强市民行为教育;纵向到底,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各种形式抓好本单位职工及家属的教育工作。同步开展的,是“文明细胞”建设,一个个挂牌亮相的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示范岗、文明家庭等,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提高农民劳动技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养农民文明习惯,广安农民的文明素质开始让人刮目相看。

    2007年,广安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文明城市。也还是这年,广安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亿元,达到338.8亿元。

    让发展成果惠及万千群众

    “再也不用排队挑水吃了!”12月8日上午,看着清澈的自来水哗哗地流进自家的水缸,邻水县丰禾镇泥汉坪村村民李元军笑了。今年9月,广安市委组织部协调资金近10万元建起集中供水站,解决了困扰泥汉坪村近千名群众几十年的饮水和生产灌溉难题。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广安发展每推进一步,群众得到的实惠就多一分。

    2001年岁末,广安诞生一个特殊机构:为民办实事办公室,开全省先河。市级机关、市级领导分别联系一个贫困村,市县领导每人联系一个特困户;实事项目必须让群众直接受益,常规项目不算办实事;一帮到底,不脱贫不脱钩……

    “政府的资助帮我圆了大学梦。” 9月2日,岳池县贫困学子刘涛揣着政府资助的3000元助学金轻松跨进大学校园。受益于政府资助贫困学生长效机制,广安今年考上大学的1000余名贫困生,带着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资助走向全国。

    打响扶贫攻坚战,市、县两级每年新增财力的50%、20%用于扶贫开发;经营土地收益的15%用于土地开发整理,优先安排到符合条件的贫困村……近4年来,广安共投入各类扶贫开发资金5.14亿元,191个贫困村得到项目扶持,农村贫困人口由24.66万人下降到8.63万人。
    ……
    >>“最近的7年,是广安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7年。”回望来时路,市委书记王建军倍感欣慰,“曾经长期困扰广安老百姓的行路难、就医难、吃水难、住房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组数据可以作答:近7年来,广安累计修建乡村公路6000多公里,改造学校危房1100多所,救助贫困学生70712名,装备和改建乡镇卫生院158 个,城镇、农村低保人员实现应保尽保,390.8万农业人口全部参加新农合,帮扶371个贫困村越温脱贫……
   >> 凝聚人民参与、实现人民利益的发展,必然是又好又快的发展。2007年,广安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56.4:12.6:31.0调整为25.5:38.8:35.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054元,比1978年增长51倍。
    >>“30年来,广安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王建军一语中的。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徐芳      
策划 更多...
标题:[调研报告]绥芬河:沿边开放 国境商城
内容摘要:绥芬河市作为口岸已有百年历史,它因口岸而建,靠开放而兴。
图片报道 更多...
我的亲历:厦门跨海大桥的变迁
30年 寻找失去的记忆
第十三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将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