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覃越 中国之声总主持人
两年前,在唐山制作唐山大地震抗震三十周年纪念特别节目时,近一个月的采访所了解到的那些惨烈的景象和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我庆幸自己没有出生在那让人伤痛且刻骨铭心的年月。采访结束后,我从未想过,也从不希望我的此生会亲历这样一场大灾难。但当它真的来到时,你必须要学会接受、承受并且忍受。
来到灾区,看到的是满目疮痍。
孩子们在简易的木板搭建的教室里认真地上课,每个年级一堂课45分钟,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天的课程表排得满满的。从木板房和帐篷中传出的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和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会让你有些心酸。
2002年我去四川的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2003年我去了四川的三星堆、峨眉山;2007年我去了金堂县和彭州以及绵阳、德阳等地。每次去都会让我感受到天府之国的魅力。我曾经在彭州采访过,那里的两网建设是全国的典型;金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曾经去过的青城山自然风貌让我至今每每想起仍有一股清新气息回荡胸中。但是短短一分多钟,让我记忆中曾经的美好变得伤痕累累。记得在绵阳采访一位地方政府领导时,他痛心地指着那些曾经繁荣的高楼店铺对我说,这是我们几代人历经了几十年才积累下的财富,然而一分多钟的时间,一切都没了,这不是痛心可以表达的伤感,这种伤感是不能言表的。
成都实验小学在震后也曾一度停课,但是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尽快忘记对地震的惧怕,学校很快复课了。我在学校里看到了孩子们曾经平静地在那些美丽的“川”上怡然自得地作画。本想让孩子们再重新创作一批自己家乡曾经美丽的画作,但老师说:今非昔比了,孩子们的心情是不同的,画不出来的,你就带走这些画吧,这都是以前出去写生时画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就让我们什么也不说,静静地看,看看那些曾经美丽的“川”,看看孩子们眼中曾经美丽的家乡,让我们也通过孩子们的画记住那些曾经美丽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