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风
陪我们长大的国产动画片
回忆中的靓色:古旧木制玩具
青春片的回顾
时尚家居 怀旧资格
主题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主题稿
光阴的故事 会意的微笑
中广网    12月25日 20:35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光阴的故事 会意的微笑

  五十年代的人,大的已近暮年,小的也已六八,自己心里一般难免一个“老”字。五十年代的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吸收过共和国最新鲜的空气,在摇篮里就与共和国的脉动同呼吸、共命运。五十年代的人,童年吃不饱,衣服穿破的,兄弟合盖一条被,姐妹轮穿一条裙。他们的怀旧恰恰是不愿意怀旧。

   朝花夕拾,找寻记忆,五十年代人一旦怀旧往往让人觉得今不如昔。似乎颇有了鲁迅先生笔下九斤老太的“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觉得自己简直就像一个半截子入土的行将就木的老头子一样,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打拼的动力。

    或许,五十年代的人也想像张爱玲一样,悠闲懒散的捧着一本书,在暖暖的阳光下回忆以往的事情,然后把它们变成自己精灵的文字,让所有人和自己一起浸入浓浓的化不开的往事中去。然而我们毕竟生活在现实中,所以醒了的时候我们便想起普鲁斯特伤感的说法:“我们徒然回到我们曾经喜爱的地方,我们决不可能重睹它们。”残酷的不是旅途的辛苦劳顿,残酷的是温柔的梦醒后,温柔在辛苦劳顿面前的破碎。
 
  所以我走进花园,在空气的氤氲中采摘早已栽下的花。所谓“朝花夕拾”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有一种宿命般的尴尬。旧时代和新时代,都只能是抽象的符号。过去的过去了,不仅过去了,而且还是“错的”,是全盘否定的反向,是扑面而来的措手不及。这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处境多少抑制了这代人的世俗成就,但新时代“天之骄子”之类的神话,又暗示和鼓励这些人把自己当成时代的天然主人翁。他们毕竟是文革后上中学的一代,是科班出身的“现代人”,是革命时代之后受过最完整教育的第一代人,理所当然地要承载历史、国家、民族赋予的重任,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舍我其谁?这一代人似乎只能抽象但又充满责任感、使命感地诠释世界。对现代化的憧憬,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对美好社会的期望,都是一种空对空的观念游戏。

    六十年代人,现在多数已过不惑,他们是介于陈旧和新潮中间的一代人。也许不能说他们最有资格怀旧,但他们怀旧的内容可能是整个时代发展最为清晰完整的记录。经常听到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人怀旧,只要跟他们闲扯些过去的往事或者童年的趣事,就可以让他们整个人放松下来,对你滔滔不绝一定要怀旧怀个够,说痛快了为止。这种为怀旧疯狂的情绪与这个年龄层次的社会阅历有很大关系。他们成长在动荡的年代,发展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思潮造就了他们复杂的性格。

    困惑是60年代出生人怀旧的主题。当然,原因不单此一个,对现实不满可以成为理由,对现实的感恩也可以成为理由。但很多人总觉得现在的红烧肉没有过去的好吃,现在的电影没有过去的好看,在贫穷与富裕、单一与多元的比照下,这种怀旧恰恰是时代带来的幸福。

    七十年代人啊。“生在动乱中,长在红旗下,突然知道世上还有邓丽君、罗大佑、迈克尔杰克逊和尼采、,就业时却赶不上公费和包分配,……”这是许多70年代人嘴边的一句自嘲。他们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中最具前卫思想、最敢冒险创造的一批人,他们即将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工作、生活、爱情正经受着世俗、拜物主义、新人类思想的考验……

    “像麦子一样,我们生长着……”20世纪末,一位叫牧哥的诗人这样形容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年轻人们。牧哥本人也是这个年代出生的,他还有一句诗这样写道“我们充满了对生活冷静的问候/每一个人的爱情/都不再把痴心当做一种享受。”

    “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我们不妨这样给所处的年代一句幽默,在洒满阳光的大地上,20世纪70年代人最有理由和最具活力地开拓这个国家最不肥沃的田野,希望就在他们身上展现。

    七十年代人从未为生在七十年代而后悔,相反,有更多的自豪,他们不喜欢八、九十年代,觉得现在的年代缺少了一种严肃,一种责任,更多的强调个性与享受。无厘头的语言,游戏的爱情,捉摸不透的思想,太多他们无法认可的流行,有时尝尝禁不住想干脆就停留在七十年代如何,虽然贫穷,但思想丰富,虽然贫穷,但很快乐,虽然贫穷,但很容易满足,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穷。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焦旭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备01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