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风
陪我们长大的国产动画片
回忆中的靓色:古旧木制玩具
青春片的回顾
时尚家居 怀旧资格
怀旧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怀旧风
青春片的回顾
中广网    12月25日 22:24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现在看上去都是庸庸碌碌的中年男女,他们可能是在无奈的人生中无奈生活又不得不微笑的张大民,是《中国式离婚》里遭遇婚姻危机的普通人,也有可能是“人生从现在才开始”的成功人士。而他们的青春却是特殊的。他们在童年或者少年时遇上了“文革”,而80年代又来得这么汹涌,在巨变的时代成长,他们的人生也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从已经面世的“60年代青春”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那时的样子,而我们还要给今时今日的他们画张像。



《阳光灿烂的日子》

  同样是60年代生人,对于青春岁月的记忆却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比较一下以北京为背景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梦开始的地方》和发生在外地的《站台》《孔雀》,你就可以看出来。

6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会对“文革”有着隐约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大多非常细碎,难以让一个孩子对于“文革”有着充分的体会和理解。所以《站台》和《孔雀》的故事背景是设在了“文革”之后。



《站台》

  而《阳光灿烂的日子》和《梦开始的地方》却直接以“文革”为背景,它们讲述的是60年代前期在军队大院里长大的王朔、叶京、姜文。对他们来说,“文革”不像浩劫,更像是一个自由快乐的时代。《站台》《孔雀》里的青春是理想在现实里跌跌撞撞的青春,而《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青春要飞扬跋扈得多。



《梦开始的地方》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孩子们偷看的“内部资料片”,是电影里说了上句观众就能接下句的外国老片,一群人在屋顶上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站台》一开始就是“文革”结束后,一个宣传队在演出表演唱《火车向着韶山跑》。从70年代偷听“敌台”里邓丽君的歌曲、到后来的80年代,大家在发廊里听邓丽君的《美酒加咖啡》,再后来则是苏芮。崔明亮和张军约殷瑞娟、钟萍等同事去看电影《流浪者》,曾经的时代通过曾经被追捧的电影或电视,在电影里被怀旧着。

《孔雀》里没有画面只有台词的电影,“每天能挣三个工分”,电影里的观众和电影外的观众一起笑,我们已经忘了是否真的有这样一部电影,但无疑,这样的台词符合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印象。



《孔雀》

  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米兰还是《孔雀》里的姐姐,女孩子们都无一例外地梳着又黑又粗的马尾辫。但不一样的是,在《站台》里,对于潮流的追求不过是粗劣的仿造,把这些符号生硬地移植到小县城里的悲哀,他们不得不服从流行文化的高度以此来否认自己的普通。在中国,在同一个时代,喇叭裤的意思并不一样。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焦旭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备01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