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2月5日消息 “江西自古以来文风鼎盛,我来南昌,是千古名文《滕王阁序》召唤着我啊!”2006年9月2日,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携夫人登临滕王阁顶,不禁迎风感慨。

06年9月2日,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携夫人登临滕王阁。图为余光中在回答本网记者提问

在苏轼所书王勃《滕王阁序》帖前,余光中伫立良久。(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魏传举 摄)
余光中夫妇是应邀来昌出席2006年首届国际华人作家滕王阁笔会的。在笔会开幕式上,已是鹤发童颜的诗人与南昌的青少年一起忘情地朗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他当年写下的《乡愁》,被称为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

在首届国际华人作家滕王阁的开幕现场,余光中与南昌青少年一起吟咏自己的作品《乡愁》。(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魏传举 摄)
与余光中一起出席本次笔会的,还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李存葆、邓友梅以及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位海内外著名作家。
余光中一行登临参观了滕王阁,本网记者一路随行采访。虽时值南昌酷暑,名楼却因本次作家笔会而显得热闹非凡。余光中对本网记者表示,自己更愿意挑一秋高气爽之时日,独自登楼,“低怀良久,成诗一首”。他说,王勃文章千古不朽,其中的情绪值得反复玩味。《滕王阁序》中的“楼”在于写意而非实,更多是一种象征,是“怀古寓今,将情绪投射到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中。”
在全球化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余光中还谈到了中国文学的现在与未来。他希望每个中国的作家都对自己的文化有清晰深刻的认识,“只有充分了解《诗经》以来的大传统和‘五四’以来的小传统,我们才会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汤显祖、八大山人……在采访中,首次来赣的余光中悉数列举江西历代文化名人,讲述自己一直以来对豫章名郡的向往。在笔会期间,他将与其他作家一道,行走南昌、品味南昌,感悟南昌之美,挖掘和丰富这座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