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门乐韵

《澳门乐韵》之郑家大屋

中广网 2010-10-15    

    

 

男:听众朋友大家好,您正在收听的是FM1049 AM1215FM878,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为您带来的第24届澳门国际音乐节特别节目《郑家大屋》。我是洪涛。

 

女:大家好,我是朱朱。澳门音乐节的举办使得澳门这座莲花小岛再次散发璀璨的艺术光彩。但其实如果你此时来到澳门,不仅可以聆听到曼妙的音乐,更可以领略这里独特的文化。

 

男:在澳门妈阁街和高楼街中间的龙头左巷里,有一个纵深达120多米的岭南院落,这就是著名的郑家大屋。它大约建成于1869 年,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祖屋。郑家大屋由郑观应的父亲郑文瑞始建,其后,郑观应及其兄弟陆续修建,规模不断扩大。

 

门口的售票厅掩饰在绿色之中,也显得分外古香古色 

女:后来,郑家后人将大屋出租给澳门本地人居住,使得这里一度出现了“七十二间房客”的热闹景象,但也因为住客过多,大屋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急需维修或改建。2001年7月澳门文化局接管了郑家大屋,也是从那时起开始了对它为期八年多的修缮工作。

 

男:今年2月,郑家大屋以崭新的面貌示人。大屋的重新开放,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卫先生和卫太太就专程从香港赶来一睹大屋的风采。

 

音响:它修复的不错,因为以前好几百个人在这里住,破坏的很厉害,他们花蛮多的钱跟时间在搞这个,不错啊!

 

女:郑家大屋占地4000平方米,由多座不同风格的建筑及开放空间组成,从分布来看,可分为前房区和后房区两部分。前房区依次布置了大门建筑、辅助用房及花园建筑等。后房区是主人的生活区,包括两座传统院落式的广东大屋,两屋之间以水巷相隔,但又有过廊相连。建筑为三间两进,中间设有天井,是澳门少见的家族式建筑群。

 

男:郑家大屋既保留了传统广东民宅的特点,也随处流溢着西方建筑的特色,充分体现了澳门中西方文化的水乳交融。来自香港的卫先生说:

 

音响:

记者:您以前去过别的类似这样的建筑的地方吗?

卫:去过,广东那边也有。

记者:您觉得和郑家大屋比,有什么不同呢?

卫:我觉得这里的好一点,你看那些雕刻什么的精细一点。广东那些粗一点。

 

片花

男:听众朋友大家好,您正在收听的是FM1049 AM1215FM878,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为您带来的第24届澳门国际音乐节特别节目《郑家大屋》。我是洪涛。

 

女:大家好,我是朱朱。提到郑家大屋,就一定要提他的主人---他就是中国著名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爱国民族工商业家郑观应。郑观应是广东香山也就是现在的中山人,他小时候随父母迁住澳门,并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巨著《盛世危言》,至此达到了改良思想家的人生巅峰。

 

男:作为一位维新思想家,他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他的作品却对后来的革命派影响巨大,张之洞劝学篇的写作、康有为、梁启超议会思想的形成皆受益于此。同时它还影响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两位伟人---孙中山和毛泽东。澳门历史学会理事长 陈树荣说:

 

音响:孙中山从《盛世危言》受到的启发

 

歌曲:《理想国》

 

男:郑家大屋历时八年时间修缮完成,耗资4800万澳门元,虽然耗费巨大,但能够将这份世界遗产完好的保存给后人,应该是件功在千秋的事情。澳门文化局郑家大屋接待处李小姐:

 

音响:一开始人们也不理解,就觉得太浪费时间,花那么多钱,但是看到以前跟现在的对比就会觉得也是值得的,因为历史这种东西就要好好的保留下来,让后人知道以前是什么样的,那既然我们这边保存的这么好,那他们就觉得花一点时间跟金钱也是值得的。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胡焱喆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