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门文化

澳门文化之澳门的故事

中广网 2010-09-29    

    

 

不到7平方公里的澳门半岛,却经历了明、清、民国至今将近450年的建埠历史,是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据点,是明朝中国最早开放的“特区”或租界,是远东最早的传教中心,是东西文化双向交流最早的基地。当澳门在500多年前还是小小的渔村时,来自福建的渔民,为了祭拜保护渔民出海平安的女神阿妈,建立了妈阁庙,后来登陆的葡萄牙人便以“妈阁”之音命名此地,延用至今。道教、儒教、佛教的传统在本地华人中还原封不动地保存着,大大小小的庙宇完整无缺,而且香火鼎盛,为研究本地华人的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这些庙宇在历史上还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在明末建成的观音堂曾是爱国僧侣和洪门进行反清活动的秘密据点。莲峰庙曾经是中国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巡视澳门查禁鸦片及接见葡萄牙官员的地方。

 

 

澳门最大的特点和贡献是它在16世纪、17世纪成为贸易和传教中心后,大大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并使地中海的拉丁文同印度东南亚日本中国的文化相互融合。经历几次大火而仍然屹立的大山巴牌坊就是这种多元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成为今日澳门的城市标志。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占澳门半岛面积1/5的建筑群以及离岛一些文物中处处可见,其特色为世界少见,至今仍受政府和联合国的精心保护,比香港大陆同类古迹保护得更为完整,免遭商业化或政治浪潮的摧残。宗教的多元化是澳门另一特色,不仅有400多年的天主教,百多年的基督教和近几十年的巴哈伊教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平相处,不受外界宗教战争和宗教格斗的冲击,各自对社会做出自己贡献,而且在某些方面又相互容忍和融合,尤其表现有本地老居民的习俗之中是兼而有之,连政府规定的假日都要照顾到几方面的传统,成为公众共同庆祝的节日。这种多元文化和习俗集中反映在世代在此居住的欧亚混血的土生葡萄牙人身上,他们的语言以葡语为主体汲取了粤语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词汇,土生葡萄牙人的烹饪更是吸收粤菜、非洲、印度和东南亚一些烹调风味。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胡焱喆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