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摄影节概况

1500岁橘洲前世今生

中广网 2010-11-16

    

  1500年历史的橘子洲,是上天对长沙的恩赐。“历经七届党委和政府,经过很艰难的建设才有了今天的样子。”这是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泽珲的感言。他表示,从把橘洲居民迁到岸上来,到目前打造的市民休闲场所,橘子洲的工程本身就是个德政工程、惠民工程、民本工程。

  让我们走进橘子洲,好好地看看她的前世今生。

  【最厚重的文化内涵】《沁园春·长沙》

  1960年,政府在洲上建立橘洲公园,园内设有望江亭、东岸亭廊、藤架草坪和橘园等主要建筑和景点。事实上,是毛泽东当年在《沁园春·长沙》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概,支撑着橘子洲最厚重的文化内涵。

  并不是说往届政府不建设橘子洲,一方面是动不动上亿的资金让当时财政难以承受;另一方面是定位问题,当时定位为山水洲城,而湘江、岳麓山、橘子洲三者之间究竟如何协调,一直没有定论。

  【开发橘子洲】思路始于1998年

  2001年决策开始,重金包装橘子洲的计划提上政府议事日程。

  2002年年初,橘子洲文化旅游项目被纳入湖南省移民建设计划及省、市重点工程项目计划,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9.8亿元人民币,项目建设期为两年,2004年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长沙市规划局组织了为期1个月的公示意见统计,对于橘子洲开发,52.8%的市民赞成“生态岛”,30.5%的市民赞成“文化岛”,16.7%的市民赞成“混合岛”。

  “在水利布局上,橘子洲属于泄洪区,原则上不能抬高或围堤。”这是长沙市水利专家的建议。

  2002年11月1日,橘子洲移民工程正式开始。涉及年年遭水淹的1600多户、4000多名橘子洲居民。

  【工程改造】2005年正式启动

  2005年年初,长沙市正式启动橘子洲的提质改造建设工作,面积扩大六七倍。橘子洲总体工程包括岸线整治、河道疏浚、环洲的防洪、血吸虫防治、企业和居民拆迁安置、景点建设、基础设施、保护性建筑的修复和改造等,投资较大,总概算14亿元,主要是政府投入和银行贷款。

来源:星辰在线    责编:徐阳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