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北石佛乡刘家嘴村的黑木耳种植大棚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从菌棒上采摘黑木耳的河北桃木疙瘩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二东,他面带憨厚笑容接受了采访。孙二东说:“目前,我已经接管了涞源县扶贫主导产业黑木耳产业在北石佛乡种植基地的生产和运营工作。县领导这样信任我,我就必须把事做好,以回报领导和父老乡亲们的信任和关爱。”
孙二东向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介绍产业发展情况。
用5万元起了步
孙二东带着记者来到了位于西团堡村南对子沟的散养基地,数万只柴鸡在青山绿水间悠闲地散步、觅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微风轻拂,地上闪烁着斑驳的光影。
时近中午,看到饲养员准备的“午餐”,柴鸡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咯咯,咯咯”的声音此起彼伏、响成一片。
“这道山沟里散养的柴鸡共有十万多只,这可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主力’。”这支“柴鸡大军”的“总司令”孙二东笑着说:“这些生态养殖的柴鸡,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脱贫励志鸡’,所产的鸡蛋绿色无公害,很受市场欢迎。”
今年40岁的孙二东出生在涞源县一个偏僻的穷山沟,因为穷怕了,他决心寻找一个能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的产业。
“我是2007年开始养鸡的,当时在北京打工时看到城里人对农村的柴鸡蛋特别感兴趣,就决定用在北京打工时攒下来的5万块钱搞柴鸡养殖。”孙二东说。
2007年春天,他经过多方寻找对比,承包了西团堡村的1000多亩山场,创办了河北桃木疙瘩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里离最近的村庄有5里地,山清水秀,海拔1000多米,三面环山,有两条深沟,水源充沛,没有污染。”孙二东说。
“桃木疙瘩”柴鸡蛋受欢迎
孙二东请来河北农业大学的老师进行技术指导,并且与河北农业大学共同承担了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山区高效、低碳型生态养鸡技术研究与开发”,从选种、育苗、防疫、养殖、消毒、保鲜、储存、运输等环节全程指导,公司生产的鸡蛋品质和效益明显提升。孙二东还注册了“桃木疙瘩”鸡蛋商标,并与河北农业大学和涞源县政府共同成立了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
随后,孙二东的公司迅速发展壮大。2013年,他在曲村建起了30多间场房,购进了国内最先进的洗蛋设备和孵化设备,由单纯的鸡蛋养殖拓展到孵化、养殖、加工等环节,延伸了产业链条。现在,“桃木疙瘩”被认定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公司被认定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北省扶贫龙头企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孙二东将传统的销售方式与网销相结合,搭建了微信平台、淘宝网店,利用“互联网+”模式把“桃木疙瘩”系列农产品推向全国,每年仅网上成交额就可达到100多万元。
孙二东和河北农业大学专家交流工作。
带动更多的乡亲“奔小康”
富起来的孙二东不忘乡亲们,他开始探索带动乡亲致富的新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资产收益、委托饲养和劳动就业的方式,现已带动14个村1477户贫困户、4个养殖合作社增加收入。
“在这工作3年了,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从去年开始也入了股,去年底还分了红,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大道沟村村民孙林笑着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谈到未来的发展,孙二东说,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加油干,我想,未来涞源柴鸡产业将成为父老乡亲们走向幸福新生活的重要手段和保障。”(记者 张宝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