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5月18日,星期五,农历四月初四。西安最低气温19℃,最高气温28℃,小雨。西安空气质量指数102,轻度污染。西安、咸阳今日限行车牌尾号5和0。
今天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目前在陕西省文物局登记在册的博物馆302座,在全国位居第四。
中国博物馆版图中陕西地位显赫
陕西依靠本土资源、打造本土特色,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影响深远的博物馆、纪念馆。陕西国家一级博物馆9座、国家二级博物馆9座、国家三级博物馆18座。1958年,我国第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建成;197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成,被游客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1991年,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2006年,我国第一座地下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建成等等。多个全国“第一”博物馆建成,让陕西在中国博物馆地图上高居前列。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博物馆集群是了解中华文化窗口
国家文物局2017年4月公布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显示,陕西省可移动文物数量达7748750件,以12.09%的占比位列全国第二。陕西作为文物资源大省,依托重要古遗址和考古发现建设博物馆是陕西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全国共有博物馆近5000家,陕西博物馆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且地域特点分明、类别丰富。302座博物馆中博物馆中文物系统博物馆163座、国有行业博物馆56座、非国有博物馆83座。
2013年以来陕西博物馆数量变化
从行政区域来看,西安市有113座、宝鸡市有25座、咸阳市有27座、铜川市有10座、渭南市有25座、延安市有32座、榆林市有25座、汉中市有17座、安康市有10座、商洛市有6座、杨凌示范区有6座、韩城市有6座。这些博物馆有突出人文、生态的博物馆,也有展示红色文化的革命纪念馆,还有办学特色的高校博物馆等,涵盖美术、音乐、体育、医药、饮食、服装、金融、水利、教育、农业、工业、科技、林业、地质、航天等多个行业。
从上古文明的半坡遗址、杨官寨遗址,到先秦时期的秦始皇陵、隋唐时期的唐华清宫遗址以及西安事变旧址,这些都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国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博物馆“以物为贵”“以史为贵”,成为当地人了解自己文化、历史的镜子,也是外国人、外地人认识、感受当地历史、文化的窗口,还是外界认识一座城市文化内涵的旗帜。
延安革命纪念馆
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教化熏陶的殿堂
陕西省博物馆数量仅次于山东、浙江、河南省居全国第4位,13个陈列展览先后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陈列展览水平全国领先。也有数据显示,陕西302座博物馆呈现参观人数淡旺季极差、服务冷热两极分化的态势,人气最热的博物馆日均参观人数达15000人,远超3000人接待能力,游客参观感受下降,服务饱受诟病;另一些博物馆陈列寡淡、游客门可罗雀。
西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教授尹夏清说:“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坐标和象征。各地博物馆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博物馆质量,不仅要加强博物馆的藏品研究和鉴定,还要加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博物馆的展览主题和展览设计。”
咸阳市礼泉县白村新型农村社区博物馆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下一步将推进延安、榆林、铜川、咸阳、商洛、杨凌示范区等市级博物馆建设,强化榆林市子洲县、商洛市商南县、安康市石泉县、宝鸡市陈仓区、铜川市宜君县、汉中市城固县等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的县级博物馆建设。
白水县雷牙镇尧头村乡愁博物馆
博物馆藏品呈现着几千年朝代更替、荣辱兴衰,展现着历史长河中民族智慧、文化根脉。是当代人通晓历史、传承文化的教室、学校。通过博物馆陈列、讲解,观众得以融汇一个地区过去、现在与未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荣誉感。博物馆作为思想文化阵地,肩负着向公众提供有科学性、历史性和艺术价值的文物知识、历史知识,承担着延续文化创造力、培育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使命。
重视、加强博物馆建设,不断丰富、扩大中国博物馆“地图”可以唤起全社会重视文博事业,运用博物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物尽其用,馆尽所能,让博物馆成为公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丰富知识、熏陶教养的殿堂。
要闻快讯
1.陕西省前4月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73%
陕西省前4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9家,同比增长23.2%;合同利用外资9.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9亿美元。
2.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10.2%
陕西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十年来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以年均10.2%的速度增长,2016年达到9396元,年均增速比城镇居民高1.3个百分点。
3.“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前四个月开行量位居全国第一
“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今年前四个月共开行290列,是去年同期的5.58倍,其中中欧方向150列,中亚方向140列。在关键数据方面,货运量达到30.4万吨,重载率99.8%,均位居全国第一位。
4.西安口岸出入境旅客突破百万大关
随着西安空港口岸相继开通英国伦敦、俄罗斯圣彼得堡等多条国际航线,旅客流量大幅增长,截止5月16日,验放出入境航班5662架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29%,提前两个月突破百万人次。
5.西安市人才新政再升级 全国首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奖”
西安市人社局、财政局昨日发布《西安市进一步加快人才汇聚若干措施》,在全国率先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奖”,对在西安就业落户,签订劳动合同,并交纳社会保险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给予1000元一次性奖励补助。
6.陕西省前4月水环境质量好转
陕西省环保厅昨天发布今年前4月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显示,前4月,全省河流轻度污染,与上年同期的中度污染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7.陕西省21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文化部和旅游部近日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陕西省有21位传承人入选,涉及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曲艺等8个类别。
8.西安市首家企业进驻全国12315平台 线上"面对面"维权
西安市首家企业昨日进驻全国12315互联网在线消费平台,消费者线上就可以和企业面对面解决问题。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从2017年3月15日正式上线使用,截止目前,西安市工商局共收到14981件线上投诉。
9.蒙华铁路蒙陕段单口掘进最长隧道贯通
蒙华铁路蒙陕段单口掘进长度最长隧道——青化砭2号隧道昨日下午贯通。青化砭2号隧道,是蒙华铁路蒙陕段重点控制性工程,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境内,全长4396.72米,蒙华铁路是我国目前在建最长的重载铁路。
10.铜川公路养护应急中心正式启用
铜川金锁公路养护应急中心昨日正式启用,标志着陕西省公路机械化养护应急中心试点工作全面完成。集机械化养护、应急物资储备、快速应急保通于一体的养护应急中心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第一时间迅速反应。
看精彩点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