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5月10日消息 从行政村到城乡兼容区再到城市中心区,近年来,山西太原晋源区义井街道吴家堡社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路走来,该社区党委秉持“两个联系”工作法,以“法治、德治、自治、共治”为着力点,走出一条党委作堡垒、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子。

吴家堡社区近年来的变化

路走多了熟,人走勤了亲。城改后的吴家堡社区党委严格执行“两个联系”工作法,党委成员每月至少遍访1次包联党员,党员每月至少遍访1次包联居民,在“串门子”“拉家常”中了解群众所需所忧所盼。今年以来,社区党委成员累计走访联系党员464人次,党员累计走访居民16768人次,收集民情信息400余条,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20余件次。

入脑入心,“法治”再塑价值观。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人”到“拥有拆迁巨款的城市人”,这种巨大的反差极易导致群众的价值观出现偏差。为此,社区党委设立“法治工作室”,每周邀请法律顾问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同时,在社区广场彩屏轮播以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为主要内容的微电影等宣传作品,并深入主干道、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场所悬挂横幅、设立宣传台,倡导居民远离非法集资,树立良性价值观。

吴家堡社区居民成立的才艺队

厚植文明,“德治”引领新风尚。为破解“村改居”居民“口袋鼓了、精神空了”这一难题,吴家堡社区党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教育+实践”模式,让文明风尚飞入寻常百姓家。实施吴家堡记忆工程,通过展示老物件、请老一辈讲述红色村史,教育党员群众铭记吴家堡艰辛发展历程,不断强化党性教育。开设全民艺术课堂,组织居民成立戏曲队、龙灯队、社家鼓队、红歌队,逢节假日举行才艺展示。制定通俗易懂的社规民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攀比炫富、回迁楼里堆砌垃圾、“等靠要”等不恰当行为提出了抵制和约束,率先在义井辖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居民树立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吴家堡村记忆工程

党群发力,“自治”齐心建家园。社区党委依托“两个联系”,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红色管家”组织体系,划分7个网格,设红色管家56名,实现党员“进网格、访居民”近距离服务机制,着力解决涉及居家养老、邻里纠纷、城改争议等群众“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

物业担当,“共治”联手聚合力。城改后,很多群众面临丧失生活来源的困境,如何让“上楼”后的村民有活干、有钱赚,是一项重大课题。对此,吴家堡小区康宁物业面向居民开展保洁、保安、保姆等职业能力培训,并提供70个物业就业岗位,居民的后顾之忧得以解决,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社区物业联手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吴家堡社区不仅有了“靓丽外观”,还注入了为民服务的温度,社区党委将继续走实“两个联系”之路,大胆探索、及时总结,做深做细“四治”文章,切实把党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爱,通过基层治理实践体现出来。(杨润德 )

编辑:吴婷婷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