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常德12月6日消息(记者 欧峰 通讯员 曾玉英 万贵姣)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北小河渔民新村退捕渔民沐浴着冬日的暖阳,迎来了一群客人:市区两级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的负责人及党员干部。他们为渔民新村的50余户村民送来了健身器材,请来专业人员绘上精美墙画,栽上了花草树木,一个美丽清新的幸福屋场已经建成。据悉,这是常德市建设的首个退捕渔民幸福屋场。
北小河渔民新村焕然一新。
2020年1月1日0时起,我国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农业农村部要求,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2020年以来,常德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贯彻长江“十年禁捕”的重要指示精神,紧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早启动,统筹部署,强力推进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常德市禁捕范围包括沅澧干流2条、长江分流洪道4条,禁捕水域面积约100万亩。全市退捕渔民3448户,直接发放退捕渔民各项补助资金18649.56万元。截至目前,我市10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均于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全面禁捕,8个任务区县(市)基本完成退捕任务,禁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是我们为退捕渔民建设的幸福屋场,目前市区两级畜牧水产部门已投资50多万元,对小区内电力、供水、路面、绿化和健身广场等进行升级改造,大大改善了退捕渔民的生活环境。”常德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新涛介绍。
北小河渔民新村的前身是北小河捕捞队,共有102户,312人。其中困难户有18户,低保户4户。捕捞队队员原来以捕捞和养殖生产维持生活,1998年国家实行平垸行洪,北小河渔民一部分居住在沅水外滩,一部分搬迁到现在的北小河渔民新村,一部分居住生活在捕鱼渔船上。2009年根据政府文件精神,渔民上岸定居转产转业。国家实行禁捕后,大部分渔民没有文化,出现了就业难,生活比较困难。渔民新村的基础设施也相对滞后,群众幸福指数不高。
常德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关心退捕渔民生活,为渔民送去党的关怀。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及走访附近群众,今年9月,一个名为“幸福屋场”的计划提上了中心“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计划中。10月,正式启动退捕渔民幸福屋场建设。经过2个月的施工,目前已建成一处1200余平方米的幸福屋场、美化墙面500余平方米、修整屋顶600平方米、改造电线300余米、修建路灯6根、整修公共厕所1座、建成体育锻炼设施一批,大大改善了退捕渔民的生活环境。
彩绘墙上描绘渔民美好生活。
“我们退捕渔民现在养老不愁,衣食无忧,还有班上,不捕鱼生活也很好!”渔民新村退捕渔民杨志明感叹。杨志明今年51岁,10岁时就在沅江里捕鱼。禁捕退捕后,他被当地政府聘请为渔政执法队员,协助维持沅江上的禁捕成果,对违规垂钓、电捕鱼等行为进行制止和劝导,一个月工资1500元。爱人彭菊花在集镇上打扫卫生,一个星期打扫一次,每个月400元工资。两个孩子都已经工作,不用他们操心,夫妻俩闲暇时到广场上去健健身,舒展舒展筋骨,跳跳广场舞,生活得有滋有味。
退捕渔民杨志明夫妻在幸福屋场健身。
整修后的老人房。
休闲广场铺上了沥青路面。
据悉,退捕渔民幸福屋场建成后,常德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还将在该地设立一个渔民文化展示馆,将渔民过去捕鱼的老物件摆放出来,重现渔民昔日的生活场景,让社会大众了解退捕渔民这个群体,共同为退捕渔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