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汉2月25日消息(通讯员程书雄 何升望 陈奎 刘慧 张远帆)2月23日,新洲区召开加快建设“四区一高地”暨三级干部会议,向全区发出牛年新春第一号动员令:锚定“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核心区、长江经济带创新改革示范区、中部地区新一代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国家中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打造长江新区副城”奋斗目标,创新实干,劈浪前进,以奋进姿态拥抱长江时代,用大步跨越开启崭新征程,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图为:阳逻新城。央广网发 通讯员吴毅摄

  担当作为 聚力建设“四区一高地”长江新区副城

  对标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委、市委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布局要求,新洲区高点站位、高标谋划,提出建设“四区一高地”的发展定位,推进新洲高质量发展。

  ——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核心区。建设大港口。整合阳逻港港口物流区、铁水联运示范基地、阳逻综合保税区、公路中转中心和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等5大核心设施。今年建成铁水联运二期,202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标箱。

图为:新洲阳逻国际港通江达海。央广网发 通讯员肖劲松摄

  建设大交通。推进双柳长江大桥、武汉城市圈大通道、阳逻-天河两港连接线、光谷长江大桥、临港高速建设,打造中部陆海链接的大通道,畅通“内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建设大物流。完善电子交易、结算服务、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信息数据服务五大核心功能,健全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把物流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

  建设大市场。培育壮大港口金融、货代、船代、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突破性发展临港经济、口岸经济、保税经济,推动港产城创新融合发展。

图为:新洲阳逻新城”阳逻之心“建设如火如荼。央广网发 通讯员吴毅摄

  ——建设长江经济带创新改革示范区。积极承接省委跨江发展战略,主动参与一江两岸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推动光谷资智北上,加快“星光双谷”联动,擦亮位于新洲的武汉“星谷”名片。对标建设国家级开发区,打造湖北和武汉的“浦东新区”,力争把整个新洲建设成为长江新区,依托新洲联接整个鄂东,带动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辐射长江中游城市群。

  ——建设中部地区新一代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主动对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依托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和阳逻开发区先进制(智)造业基地,围绕航空航天新技术、正威新一代半导体和新材料、武船船舶制造和海洋装备,打造3大千亿现代制(智)造业产业集群。

图为:位于新洲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产业园。央广网发 通讯员吴毅摄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通过快速实施城乡一体的交通路网、供水排污、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融合的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村湾集并、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走出具有新洲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引领带动大别山革命老区全面振兴。

  ——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扩容,加快新港空港综保区发展,拓展综保区功能。提升口岸功能,提高通关效率。突破性发展临港经济、口岸经济、保税经济,推动港产城创新融合发展,提升现代信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等服务能级。

  高点对标 加快乡村全域全面振兴

  以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为目标,新洲区敏锐把握发展大势,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图为:美丽乡村凤凰镇毛家冲村。央广网发 通讯员叶东辉摄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加快邾城至仓埠、潘塘至凤凰等东西通道“五路八桥”建设,破解新洲区东西向交通瓶颈,形成内外畅达、科学便捷的路网结构。

  ——加快村湾集并。从今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在全区启动5个区级中心村建设。

  ——盘活农村土地。稳健推进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激发土地活力。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整治农村环境。组织开展村湾清洁行动,扎实开展农村“五清一改”整治,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洁化、绿化、亮化、美化,全面提升村湾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计划,编制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域规划,集中打造精致农业示范点10个、精品共享农庄5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60个。

图为:新洲问津新城日新月异。央广网发 通讯员沈雷平摄

  ——发展现代农业。引进一批龙头型、成长型和引领型企业,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对内挖潜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提高农产品价值。全力以赴打造整合一批农业品牌,精准实施“一街(镇)一品”“一村一品”战略。

  ——建设文明乡风。继续开展禁用不易降解祭祀品工作,鲜花祭祀替代塑料花,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加强殡葬领域系列改革,加强殡仪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祠堂等专项整治。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改革创新 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四区一高地”建设

  新洲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全民工程”,坚持领导带动、干部联动、群众互动,全领域全方位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通过大胆改革创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四区一高地”建设。

图为:新洲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开展延时服务。央广网发 通讯员蔡骞摄

  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推进业务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逐步推进高频事项实现“省内通办”和“跨省通办”。全面落实事项“综窗”受理“一窗通办”,推动更多主题事项“一事联办”。

  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推进“拿地即开工”改革。在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区内的工业项目和城市重点功能区内的公建项目,以及重点招商的产业项目试行“承诺可开工”。

  着力优化制度供给。全面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实现“非禁即入”,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设和运用信用体系制度,在市场监管、政务服务、容缺审批、承诺制等多领域多途径利用信用评价,让信用发挥其应有的市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