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金松滋”为啥这么有劲道?只因有这么多传奇

2017-06-01 17:07:00来源:张口说说

  镶嵌在长江经济带上的“金松滋”

  有一句话叫“金松滋、银公安、玉石首”,这个顺口溜是荆州人用来形容江南三县的。为什么说“金松滋”呢?因为这里矿藏资源丰富。

  如果我们从太空来看地球,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的事情,那就是北纬30度线,它不仅穿越了四大文明古国,而且风景如画。松滋就处在北纬30度线上,从西往东看,松滋又处于武陵山区到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貌是西部低山丘陵,东部是平原湖泊。

  图:松滋美景

  青年诗人熊韬有诗《过马尾峡》曰:

  栈道连云势欲倾,山崖如劈客魂惊。

  渔舟闲泊浅溪处,一笛梅花卧月明。

  松滋地处长江南岸,距长江源头有2700多公里,距长江的出海口有1250多公里。我们在松滋毗邻长江的地方看到了一个新港口正在建设,目前松滋是湖北省县级唯一具有海关的地方。我们在那里看到,这里不仅货物运输繁忙,而且临港工业园区还有一批新投产的企业拔地而起,其中有一家台资企业投了9亿美元,这是湖北县域里面最大的台资企业。

  图:繁忙的港口

  这个港口有一条铁路正在建设,准备连接焦柳线。这个港口因此会成为公路、铁路、水运立体交通体系非常发达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的腾飞崛起的希望。

  5500多万年前,有只猴子从这里起跳

  松滋这个名称也是引进的。汉朝吕雉当政时把今天的安徽省宿松县封给了她的老乡,一个叫徐厉的人,当时封侯传三代。但是后来徐厉的后人犯了罪,就把“松滋侯”这个名称取消了,松滋侯国就变成了松滋县。

  东晋时期,因为战乱的原因,今天宿松县即当时松滋县的人为了躲避战乱,迁徙到我们现在的松滋市一带,当时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侨置松滋县”。后来安徽的松滋县改名叫宿松,松滋这个名称就留在了我们现在所在的松滋市。

  松滋的历史源远流长。世界上第一只会跳跃的猴子可能就出现在松滋。2003年,中科院的研究员倪喜军到松滋市的龙王井村一个池塘里面发现了一个化石,他拿回去研究,大吃一惊。发现这是一个距今5500多万年前一个猴子的化石,倪喜军把它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

  图:松滋古猴

  阿喀琉斯是希腊的一个战神,浑身都很强大,唯独脚后跟容易受伤,所以有句俗语叫“阿喀琉斯之踵”,指的是薄弱环节。阿喀琉斯基猴的发现引起了考古学界尤其是古生物学界的震惊。这只猴子它的特点是脚板跟小腿一样长,脚后跟非常突出,所以被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阿喀琉斯基猴身长大概只有7厘米,重约20到30克,应该是一个我们可以放在手掌上的小猴。

  阿喀琉斯基猴的发现,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兴趣。后来在松滋境内陆续又发现了很多古生物化石,包括松滋鸟、江汉鱼、生物礁等20多个门类的珍稀化石。这些都是白垩纪恐龙灭绝以后,当时生物有一个复苏的过程。阿喀琉斯基猴跟“孙悟空”有没有关系,跟我们人类有没有关系,这些都是待解的学术之谜。

  科学家还在松滋发现了一个长达3.26米的象牙,这个象牙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象牙化石。大家想想看,一颗牙齿有3米多长,那么当时它的主人个头该是多么的大。

  有小的猴子,有大的巨型大象。那么说明在距今千万年前松滋的自然生态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亚马逊流域,是一个物种非常丰富的地方,气候也应该是非常湿润。

  就在今天如火如荼搞建设的临港一带,长江中游矗立着一块江心洲。2003年时这里曾经发现过一个遗址,里面有大量的文物遗存,出土有大量的打制石器和少量的磨制石器,以及大量的原始陶器,还有一些兽骨和鱼骨,证明江心洲这一带是人类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过渡的一个地方。经初步考证,这个遗址距今8000多年,这充分证明松滋是长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兼香型”的松滋人非常有劲道

  在我们很多认识的松滋人,都有一两项艺术专长,这与松滋崇文尊教的传统密不可分。早在北宋时期,教育家胡瑗写过名篇《松滋儒学记》。他就提出“松滋之为邑,在江陵之西,其民淳而易化”,就是说松滋这里民风淳朴,老百姓喜欢接受教育、重视教育。当时说了“人材之成以副国家之用者继踵而出”,就是说松滋这里人才辈出。

  从北宋至今,从松滋走出去的人才非常之众,像我们新闻界就有不少是松滋籍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欧美同学会的过程中,他引用了《松滋儒学记》里面的一句话,“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在共和国的革命建设过程中,从松滋走出去了各式各样的人才。我觉得有八个字来做总结,叫“重文善艺、经世致用”。

  图:荆州博士第一村——松滋姜家岭

  松滋市斯家场镇姜家岭村,叫荆州博士第一村。姜家岭村只有一千多人口,从这里走出来了143名大学生、26名研究生、10名博士。这个村的支部书记叫梅启新,他说在2003年的时候,他们村就提出,要用20年的时间,家家都要出一个大学生。他们这个村和别的村目标不一样,他们要培养人才。现在快到暑假,回乡的大学生把村里的留守儿童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其实,松滋人和姜家岭村人一样,认为最美的声音就是朗朗的读书声。现在另外还有两个村,出了20多名博士,成为了新的博士村。

  松滋人不会光读死书,他们还会学以致用、学以致富。在街河市方圆五公里,这些年走出来了上十个资产过亿的企业家。松滋有一句俗话“穷不丢猪,富不丢书”,意思是再穷也要养头猪过年,再富裕了也不能离开书本离开文化。

  松滋市第一中学有80年的办学历史,它的教育理念是“琢玉成器 循径登岭”。这里的本科录取率达到了96%,一本录取率达到45%,是知名的湖北省示范中学。别以为它录取率高就是搞应试教育,松滋一中有什么书画社、舞蹈团、广播站等等14个社团,所有的学生都会学一点艺术特长,松滋这个地方很容易出一些艺术奇才。

  这几天我们认识了一个小伙子,1983年出生,名叫熊韬,文文静静的。但是他的诗,尤其是古体诗写得非常棒。松滋很多旅游景点他都有歌咏之作,在干部群众中广为传颂。

  松滋还有一个“书痴”叫吴文甫,从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迷上了书法,他决定一生只干一件事就是“写字”。大家要知道刻在山崖上几米见方的大字是最难写的。我们在松滋看到很多吴老师的作品,遒劲有力,方正圆润,颇见功底。吴老师从不参加书法协会,也不参加比赛,但他的作品在松滋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深受大家喜爱。

  图:杨至芳在演唱《家住安源》

  松滋还走出了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杨至芳。杨老今年72岁了,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她12岁就参加了松滋京剧团,80年代时曾经到中南海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她的很多作品获得了梅花奖、梅兰芳奖等京剧表演界的顶级奖项。在花鼓戏的故乡荆州能出一个京剧大师,充分表明了松滋人才艺之多、才艺之精。

  大约在公元759年的时候,老想当官没当上的李白在岳阳一带闲逛,碰到他的堂叔刚好贬官到岭南,路过岳阳,再加上当时也是被贬官到岳阳的贾至,三个人乘了一叶小舟,带着酒游洞庭。玩兴太高,一直游到今天的松滋境内。李白即兴就写了一首诗,“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松滋人很聪明,就把白云边做为了一个酒的品牌。

  图:白云边原酒库

  可能是集纳了松滋人重文善艺的特长,白云边酒厂把酱香型和浓香型这两种酿酒方法进行了改进,独创了一种白酒的香型,叫兼香型。李白的诗脍炙人口,白云边的酒也脍炙人口,畅销大江南北几十年,经久不衰。目前白云边的年产值超过40亿,税收超过8个亿。

  图:白云边酿造车间

  兼香型也体现了松滋人身上独有的低调、中庸、内敛、崇文善艺的特点。

  我们在松滋采访,深切地感受到“金松滋”非常有劲道。松滋人身上体现出拼劲、狠劲、韧劲、冲劲、干劲,让人折服。

  图:松滋实验小学学生上书法课

  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他用一生在长征…

  就说今年已经80多岁的一个原文化站站长宁远俊老人。宁远俊是土家族人,他所在的卸甲坪土家族乡,处在松滋的最西端,是武陵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他从小就喜欢唱山歌,后来到乡文化站,专门搜集整理当地的民歌,大概跑了25000多公里,跑烂了几十双解放鞋。经年累月,如痴如醉。

 

 

  图:松滋卸甲坪

  过去卸甲坪一带基本上没有公路,他收集山歌的时候都是靠一双腿去走。他现在搜集整理的原稿,大概摞起来有一人多高。去年在当地文化宣传部门的支持下,他搜集整理的这些宝贵的民间文学出版发行了。他说:“这是我一生的梦想,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终于避免了失传的危险。”当他和他的夫人一起给我们唱山歌的时候,脸上洋溢着那种神采,真是让人羡慕钦佩。

  图:宁远俊老人和他搜集整理的民间文学作品手稿

  老人告诉我们,有一次他去搜山歌的时候,山路湿滑,他直接摔下了悬崖晕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发现满脸是血,断了两颗门牙。但是他爬起来继续往前走,继续走在抢救文化遗产的路上。

  最初他开始搜山歌的时候,背着一把二胡,走村串户。有一些人还不爱搭理他,认为他是一个“算命子”,是一个“江湖人士”。但是他苦口婆心地与那些老人们反复交流。

  今天当我们翻开这些浸透着泥土气息的书卷的时候,细细品味着朗朗上口的歌谣的时候,我们不仅会体会到宁老一生的艰辛,更能感受到松滋人那一种不折不挠、九死不悔的韧劲。

  青年诗人熊韬有诗《卸甲坪土家歌舞晚会上口占》曰:

  熊熊篝火望天烧,鼓镲琴弦试比高。

  闻乐已非尘世客,一垣星宿宴蟠桃。

  独臂将军贺炳炎有多狠胜过关公刮骨疗毒

  图:贺炳炎上将

  在共和国历史上,有一个载入史册的将军——贺炳炎,他就是松滋人。据民国时期的县志记载,在1929年的时候,贺龙的部队经常在松滋一带活动。也就在那时,贺龙把革命的种子播撒在了松滋的大地上。贺炳炎的父亲当时要跟着贺龙的部队开拔,把贺炳炎托给他的舅舅。等他舅舅早上起来的时候发现贺炳炎的床空了,就知道贺炳炎偷偷地跟着他父亲从了军,当时他只有16岁。

  到了部队以后,他的父亲要撵他回来,他坚决不干。父子俩正在争吵的时候,碰到了贺龙。贺龙说你要留下就留下吧,你就去宣传部门给他们刷标语。贺炳炎这样就留在了红军部队。

  贺炳炎打仗是出了名的狠、猛,24岁的时候他就当上了师长。1935年12月,贺炳炎率部跟随红二、六军团进行长征,不幸右臂挨炸。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给他做手术的时候没有麻药,自己嘴巴里咬了一块毛巾,硬生生的把被炸坏的右臂截了下来,疼得昏死过去。当时给他做手术的军医说,“关公刮骨疗毒不过如此,贺将军真乃神将也”。

  后来他见到贺龙说,“虽然我的一只胳膊没有了,但是我跟着党走的红心还在”。当贺炳炎在延安见到毛主席举手敬礼的时候,毛主席紧急握住他的左手说,“贺炳炎同志,你独臂将军嘛,今后你就免掉这份礼吧”,还表扬他“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你这样独特的人才”。

  抗战时期,贺炳炎和余秋里在冀中搭班子抗日。贺龙后来评价说,贺炳炎和余秋里都只有一只胳膊,刚来的时候没几个人,后来东一搞西一搞,居然把队伍壮大了,后来只要敌人说“一把手”的队伍来了,就吓得闻风丧胆。

  独臂将军贺炳炎功勋卓著,战功累累,1955年授衔的时候被授予上将军衔。

  贺炳炎将军的精神在今天的松滋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和弘扬。松滋有贺炳炎广场、贺炳炎文化公园、贺炳炎中学、贺炳炎大道。贺炳炎同志的纪念馆就在没有围墙的松滋市委市政府的旁边,群众能够很方便地去瞻仰这位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背2亿债的企业咋还能翻身

  在贺炳炎的老家刘家场,今天我们看到了一座现代化的工厂——葛洲坝松滋水泥厂。说起这家工厂的故事,更加有些传奇色彩,松滋企业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图:繁忙的葛洲坝松滋水泥厂

  这家企业的总经理邓继涛今年53岁, 这家厂的前身是松滋双七水泥厂。邓继涛在松滋以前是出了名的建筑老板,搞建筑的。2009年的时候,他是双七水泥厂的五位股东之一。当时这个水泥厂亏损9000多万,负债2个亿,濒临破产边缘。

  由于在建这个水泥厂的过程中,邓继涛和他的亲戚朋友加起来垫资了将近1个亿,这个厂垮了,他和他的亲戚朋友也将极为被动。后来这个厂里的职工,有二三十人到他家里去,希望他能出头做这个厂的负责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支持下,邓继涛挑起了这副重担。

  负债2个亿,这个压力何其之大?当时邓继涛只好凭借自己在商界的资源,四处找朋友借钱。他告诉我们,他1米8 的大个,经常坐在车的后座里面痛哭不止,因为压力实在是太大了。2010年春节他们全家人都是在工棚里度过的。

  转机怎么出现的呢?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听说葛洲坝集团在荆门的一个水泥厂要拆迁,他马上和松滋的市委主要领导一起,坐车赶往宜昌葛洲坝集团总部。经过耐心地做工作,终于和葛洲坝签了产能转移的协议。2015年4月,设计年产300万吨的新厂正式点火投产。目前生产经营状况比较稳健,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10个亿,税收突破1个亿。

  邓继涛翻了身,他很感慨地告诉我们,松滋这个地方,就是政治生态好,书记市长各级干部一心一意在干事、在谋事、在成事。邓继涛的身上充分体现了松滋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

  这个村没人打麻将,从先富迈向共富

  松滋人恋家、恋旧、讲礼行,民风淳朴。

  我们到全国文明村——三堰淌村去参观的时候大吃一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别墅,山坡上鲜花盛开。尤其让我们吃惊的是,全村没有一个人打麻将。

 

 

  图:三堰淌村成排的别墅

  三堰淌村地处大山深处。1979年的时候村支书刘治富带领6个人挖了个小煤窑,后来他们这个小煤窑越挖越大,先是兼并了乡里的一个煤矿,又兼并了镇里的一个煤矿,后来还兼并了国家的一个煤矿,一路“小吃大”,企业办得越来越红火。

  刘治富和现任村支书吉明东是企业的两个大股东,还有160多个其他村民当了股东。他们企业发展起来之后,就拿出大量的资金到村里来修路。2009年吉明东回村当了支书以后,就开始从企业拿出几千万给农民们分期分批地建别墅,最后一批别墅将于今年完工。

  吉明东告诉我们,之所以村里没有一个人打麻将,是因为产业搞得好,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我们在村里看到他们新种的豆苗菜,农村的那些年龄大的人聚在一起摘菜有说有笑。虽然每天只有7、80块钱的工钱,但是大家感觉到集体劳动是非常愉快的。

  三堰淌有三个淌,上面的淌种的是高山蔬菜,直接空运卖到北京。中间的淌种的是名贵中药材,附加值高。下面的淌种的是松滋特产羊肚菌,直接出口到欧洲。

  前几年他们还专门让年收入过50万的农民,每家每户都扶贫对口一户贫困户。经过这几年的一对一地帮扶,村里的贫困现象基本消失。吉明东告诉我们,“民风淳朴是我们的天然优势,再加上好的党风的引领,好的政风的带领,那么我们这里的社会风气会越来越清明”。我们也希望三堰淌村,“全国文明村”的帽子会越戴越久,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老支书刘治富说过一句话,“三堰淌村这几十年来发展最大的成果不是金钱而是村民们素质的提高”。从先富到共富,从富口袋到富脑袋,三堰淌走出了具有松滋特色的发展之路。

  青年诗人熊韬有诗《游三堰埫》曰:

  植被原生万古亲,深山通谷卷飞轮。

  玉楼星峙虹霓下,阆苑凝眸幻亦真。

  大手笔生态建设,人高兴,鸟也高兴

  松滋人勤劳聪慧,内敛不张扬,还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在卸甲坪土家族乡我们见到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松滋的“都江堰工程”——牛车凼。牛车凼是一块一块大青石垒砌而成,相传是牛车拉过来的,但是到底是怎么运送过来的至今依然是个谜。

  图:美丽的牛车凼

  建国以后,从1958年开始,松滋在周围县市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人工建塘修大坝——洈水大坝。这个大坝修了多长时间呢?修了整整20年。从最开始的初建、到续建、到加固,洈水大坝修建好了之后改变了过去经常山洪爆发、疫病横生等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一些难题。

  那个年代没有大型机械,老百姓们一到冬天就利用冬修水利的时机修建洈水大坝,一砖一石垒之不易。这就是一个愚公移山的精神,充分体现了松滋人的精神品格。

  洈水大坝现在是亚洲第一人工土坝。这几年洈水开始建成著名的风景区。到松滋来的人,一定会到洈水看看。水库实际上就是一个千岛湖,风光秀丽气候宜人。

  去年洈水风景区还成为全国第一个五星级汽车露营营地,成功地举办了露营节。在洈水风景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特色的体育休闲旅游产品。在这里住一住帐篷、看一看银河、住一住木屋、坐一坐水上飞机,能够得到很好的休闲与放松。

  图:洈水景区生态岛

  黄振亚有联曰:

  大坝揽胜,看点点碧岛游湖,叶叶渔舟唱晚;

  灵鹫参禅,任盈盈仙女弄姿,片片桃花献媚。

  松滋港口繁忙,工业区也非常繁忙。松滋的老百姓告诉我们,“今天的松滋,每天都不一样”。要是有段时间没有回到松滋的松滋人,可能再回来根本找不到路,不知道该怎么走。确实,松滋的变化日新月异,光去年就投入了30个亿修了19条路。

  图:小南海生态涵养区繁忙施工

  最让人钦佩的是他们还干了一个生态工程,叫“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建设”。这一个工程已经开始展开,规划建设的面积是72.9平方公里。在这么大的一个范围的区域内,他们要把它改造成湿地,这个区域内不搞任何建设,就恢复良好的生态。

  图:小南海生态涵养区开篇之作稻谷溪湿地公园效果图

  从洈水到小南海这两片绿地,将使松滋的生态变得更好。松滋的生态建设不仅仅是让人高兴,让鸟也很高兴。大家知道,松滋是中华秋沙鸭最大的栖息地,中华秋沙鸭非常珍惜,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图:洈水风光

  松滋从一个蛮荒之地发展到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宜居的乐土,凝结着一代代松滋人的接力奋斗。松滋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振亚同志总结松滋精神至少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二是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奋斗毅力。三是相融相生、宽厚仁爱的淳朴民风。四是不离不弃、不舍故土的思家乡、爱家乡的故土情怀。五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学习进取意识。我觉得这5个方面总结得非常到位。

 

编辑: 张卓
关键词: 1983年;羊肚菌;街河市;留守儿童;贺炳炎

“金松滋”为啥这么有劲道?只因有这么多传奇

有一句话叫“金松滋、银公安、玉石首”,这个顺口溜是荆州人用来形容江南三县的。为什么说“金松滋”呢?因为这里矿藏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