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郑州7月27日消息(记者 彭华)“因为我自己本身是一名村医,我爷爷、我爸爸都是医生,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选择了医生这一行业。后来村里邀请我加入到村委会,我当时心想,当医生是为老百姓服务,加入村委会同样也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我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村委会,但是没想到经过一番努力,竟然成了村党支部书记。”登封市石道乡赵庄村“90”后党支部书记张庭栋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乡村振兴梦。

赵庄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南20公里处,背靠嵩山,这里曾经人口稀少,发展滞后,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2022年,赵庄村成功创建河南省“五星”党支部,如今的赵庄村产业发展经历了由传统小农种植到规模化种植,再到农产品加工、销售产业链条的打造,再到农事采摘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转变。

提升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2021年,赵庄村创成了“郑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也获得河南省“万村整治、千村示范”工程示范村。

为保持常态化的效果,赵庄村着力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开展党员干部卫生包片责任制,周五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行动,每季度评选一批美丽庭院,有效激发全民卫生整治热情。

登封市石道乡赵庄村整修后的柏油路,令村庄焕然一新(央广网发 姬娴祎 摄)

“我今年75岁了,有51年党龄,过去我们这条路就是土路,文化广场周围荒凉一片,由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土路都变成柏油路了,河道也整治了,文化广场也修建了,群众的卫生意识也提高了,我们都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志愿服务。”赵庄村一组老党员裴天福说。

土路变成柏油路,荒坡荒园变成文化广场,环境带给村庄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村民的获得感也是实实在在的。

目前赵庄村已修整闲置宅基地4处,争取资金120多万实施村庄美化绿化亮化,种植苗木2000多株,整修河道500余米。

党建引领聚合力 服务群众“零距离”

2023年初,赵庄村村两委人员和驻村第一书记为29项任务逐一制定“时间表”“作战图”,同时狠抓党员生活会、党员定岗定责、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等组织活动,织起了一张防返贫监测、安全生产、解决群众困难的“连心网”。

登封市石道乡赵庄村村委委员正在工作(央广网发 姬娴祎 摄)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赵庄村充分发挥党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党员联系户责任体系,提高党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切实发挥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党员居住片区、从事产业和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34名党员分包全村200多户群众家庭,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每个党员联系10户群众,确保每户群众都有党员联系,实现联系服务全覆盖。

赵庄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微信群、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支部党员积极投入到联系群众工作中去,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各项事业迈向新台阶。

建立“双绑”机制 发展多元产业

“石道乡党委围绕赵庄村地域、乡土风情等特色,特别是围绕一村一品‘双绑’机制的建立,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以石道乡的万亩中药材种植和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基地这两个‘双万工程’为载体,推动了石道乡农产品的规模扩大,以及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产业链的延伸。”石道乡党委副书记付新仓说。

近年来,赵庄村聚力多元发展,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将村里的小荒园变成小菜园、小花园、小游园,搞小种植、微景观,探索艾草、黄桃、芥菜等农产品差异化、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登封市石道乡赵庄村连片的艾草种植(央广网发 姬娴祎 摄)

2023年以来,赵庄村围绕“五星”支部创建,探索出了“龙头企业+支部+合作社+村民”的产业发展格局。

“我们村利用‘双绑机制’,通过‘务工+土地租赁’的方式,将村内5个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绑定,让村内的黄桃、艾草、果蔬、农副产品通过农产品展销中心销售,促进群众增收50多万元,带动赵庄村及周边群众务工近百人,村集体经济已经突破68万元,初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张庭栋说。

赵庄村坚持党建引领,利用“双绑”机制,聚焦“一村一品”,深挖产业内涵,围绕“嵩山甜蜜生活体验地”的定位,将产业发展由规模化种植向提升乡村旅游内涵、加强配套服务和开发研学产品转移,通过引进登封市圆峰文武学校、专业公司运营休闲采摘、旅游购物项目、探索旅游餐饮等,加速打造农旅融合闭环。

据了解,目前赵庄村有500亩黄桃种植基地和500亩艾草加工基地的规模化种植,有垦田翁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从事农产品加工,还利用第一书记资金建设农产品销售中心,每天可接待游客500余人。

如今的赵庄村,党群关系融洽,产业多元发展,环境焕然一新,民风淳朴向上,甜蜜赵庄的乡村振兴梦一定会实现。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编辑:张羲轮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