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支部创建以来,淅川县坚持把创建工作作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重点工程,加强对每个村(社区)的精准指导,从班子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近日,“创五星促发展”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淅川县,感受到了“五星”支部创建活力,目睹了群众在“五星”支部创建中的生活变化。

光明社区温暖多

上楼生活,下楼上班,这就是光明社区居民曹冬梅日常缩影,也是光明社区诸多老年人和妇女的生活写照。“娃子就在社区里面上学,下班还能照顾老人,平时自个儿打个零工一个月能挣一两千块钱,以前在山村里哪有这样的生活啊。”曹冬梅向记者感慨说。

淅川县上集镇光明社区位于县城东郊,是该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点,社区占地316亩,共安置全县15个乡镇,264个行政村1015户。光明社区自村民搬迁入住以来,通过配齐班子、完善设施、优化网格服务管理等措施,始终把解决搬迁群众的困难问题放在第一位。光明社区党支部书记衡志强介绍,光明社区新建了淅川第八小学、配齐社区卫生室幼儿园、配套社区商店和爱心超市、建设车棚红白喜事礼食堂等公共设施,依托社区便民中心搞好医保、社保等便民服务、建好文化广场、设置体育器材,组织文化活动。

发展产业,增加就业,提高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光明社区始终坚持产业就业两手抓,齐推进,共发展。光明社区开垦平整社区荒坡30余亩,吸纳金子官司湾仓房等乡村香菇种植大户五户,协调办理扶贫小额贷款25万元。建设大棚发展香菇数万代带动弱劳动力就业岗位80余个。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简易上手的电子配件,雨伞配件,箱包穿绳等手工加工工厂进社区,带动120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成功将社区群众上楼生活,下楼工作的美好愿景落到实处。

强化治理,引领风尚,提高群众融入感。光明社区采取居委会管理和居民自治相结合的方式,选举成立业委会由搬迁群众当选业委委员,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由社区干部楼栋长,网格员分包到各个楼栋楼层住户,摸清户情,做好服务,化解矛盾。同时开展服务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由于社区搬迁群众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光明社区积极开展送文化,送温暖、送健康、送法律,进社区活动,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区群众树立人人向善,知恩感恩,遵纪守法的理念。依托端午节,中秋节,劳动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举办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帮助搬迁群众尽快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尽快融入社区新生活。

邹庄村里“话桑麻”

葡糖老道凉风惬意,荷塘月色荷风阵阵,猕猴桃园小果初挂……这是“创五星促发展”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的第一印象。

邹庄村,辖5个村民小组,175户750人。2011年6月,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村民们从九重镇原油坊岗村搬迁至此,成立新的建制村。搬迁10多年来,邹庄村民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二代移民”,村委副主任邹会彦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老村交通出行不便利,收庄稼都是泥里来、泥里去。听说要搬到移民新村,大家来看后,发现房子漂亮,可以拎包入住,就都搬了过来。”现在邹会彦的家已经是“光荣之家”,进门右手边的架子上展示着九重镇的各种特色农产品。

据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介绍,自“五星”支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村里先后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合作社+农户”“双绑”机制,引进丹江源农业有限公司、南阳一拱农业有限公司,成立“掘井人”农业专业合作社、“大邹庄”劳务服务公司、大邹庄旅游公司,新建600平方米藤编车间,发展猕猴桃、葡萄、烟叶、大棚草莓、苕尖等特色产业和沉浸式红色旅游产业。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余万元,每户群众年底分红8000余元,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奋斗目标。

“我们在这一天能挣70元,上午送完学生上学,下午干完活还不耽误接学生回家,一个月能挣2000元。”谈及收入水平的变化,在丹江绿色果树园基地务工的盛亚丽脸上笑开了花。

环境之变,带来人心之变。在邹庄村文化广场,每家每户都有他们专属的照片展示板。板子正面是户主的照片,旋转过来是此户的全家福。由175户居民照片板组合而成的巨型照片墙,展示着家家户户的幸福生活和快乐美满。

“党员干部就是要干在前、冲在前,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我们拼一拼都是值得的。”邹玉新表示,移民新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2022年以来,邹庄村先后获得“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2022年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森林乡村”“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荣誉称号。(王向前 张嘉祥)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编辑:张丽娜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