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4月8日消息(记者冯志远 张艺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种质资源则是种子的“芯片”。作为我国唯一的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黑龙江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正在改扩建中,最终将实现保存容量30万份的目标,为我国打好种业翻身仗提供充足的种质资源。

  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兴义正熟练的给小麦种子称重包装,包装好的种子将会被送往黑龙江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中存放。她说:“入库长期库200克,剩下的会入到中期库,平时各个育种单位如果想用,我们就从中期库中分发,分发的都是中期库的种子。”

  张兴义所说的中期库和长期库是黑龙江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的组成部分。当前,黑龙江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共有两个中期库、一个长期库和一个低温库,存放了5万多份种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申忠宝说,这5万多份种子包含了珍贵的地方品种和野生种,很多在社会上已经不能再收集到,是育种家们无比珍贵的“金疙瘩”。申忠宝形容:“库里的资源最关键的,像是野生大豆资源,他是咱们国家的保护二级植物,这是黑龙江省特有的资源,而这种资源随着时代的更新在生产上收集不到了,这是育种专家们宝贝的金疙瘩。”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重点是原始创新,而种质资源又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申忠宝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种质资源库建设”,目前,寒地作物种质资源库改扩建工程已经启动,扩建后的种质资源库能实现保存容量30万份的目标,为我国打好种业翻身仗提供充足的“种质资源弹药”。申忠宝表示:“到2025年,我们库的保存能力要提升到30万份,种子资源的数量要从现有的5万份增加到15万份,并且实现社会化共享,进行数据平台建设,种子资源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为了实现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用中国种的目标提供寒地作物基因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