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广西“壮族三月三”即将来临,五色糯米饭作为壮乡人家的传统美食,是其民族代表性符号之一,它是一代代壮乡人的匠心传承,寓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杜甫曾为它留下佳句,“青精饭”指的就是现在的五色糯米饭,2010年,五色糯米饭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五色糯米饭非遗民俗文化传承人潘红华 (央广网发 何沛杰摄)
  潘红华是五色糯米饭非遗民俗文化传承人,也是南宁市武鸣区文化馆五彩壮乡分馆馆长,她制作的五色糯米饭颜色鲜亮,口感香糯,远近闻名。潘红华说,五色糯米饭蒸好出锅时蔓延出的甜糯香气,是她记忆深处最幸福的味道。
  潘红华从小与外婆生活在龙母文化的起源地大明山山脚,她回忆说,小时候的快乐就是一边看外婆做五色糯米饭,一边听外婆讲壮乡儿女的故事。正是因为儿时的耳濡目染,潘红华对壮乡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她后来决心传承推广五色糯米饭的美食文化打下了基础。深植情感,坚守匠心,是外婆让她对壮乡美食与文化有了最深的理解与眷念,而五色糯米饭也成了她对外婆思念的寄托。
  潘红华制作五色糯米饭(央广网发 何沛杰摄)
  五色糯米饭有红、紫、黄、黑、白五种色彩,红色汁液取自红蓝草,紫色汁液取自紫蓝藤,黄色汁液取自栀子果,黑色汁液取自新鲜枫叶,这些植物都是生长于山林中或经农户种植的,自带天然的清香味,白色便是糯米本来的颜色。
  五色糯米饭原材料的准备过程并不简单,将这些天然的植物采摘回来之后,需要放水中浸泡至少一夜,再将糯米放入已经出色的汁液中浸泡约10个小时。潘红华说:“唯有用枫叶水染的黑饭特别难做,想要染出深亮好看的黑色,需要将捣碎的枫叶浸泡一天一夜,滤出的水反复操作多次才行。”据潘红华介绍,给糯米浸泡上色是制作五色糯米饭最关键的一步,植物需要泡多久,汁水与糯米的比例如何,泡米时长计算等,每个步骤都不容出错。只有付出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才能染出成色漂亮的五色糯米。
  蒸制好的五色糯米饭(央广网发 何沛杰摄)
  蒸制也是一项技术活,为了保证五色糯米饭的地道口感,潘红华采用的都是当地农户种植的糯米,充分沥干糯米的水分后,将其放进木桶中,采用隔水蒸的方法进行,需要用柴火蒸上45分钟。一颗颗圆润光滑的糯米粒,在高温的蒸制下变软变黏变香,五种色彩均匀分布,斑斓美观。在潘红华的眼里,它已经超出了美食的含义,是一件凝聚了情感与心血的珍品。
  潘红华曾经是一位人民教师,为了使五色糯米饭制作的手工艺得以传承,她毅然辞去了原本稳定的工作,成立了五色糯糯美食坊,潜心研究五色糯米饭的制作。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美食,潘红华还研制出了五色糯米饭的系列衍生产品,包括五色糯米酒、五色艾馍、五色粽子等,都广受好评。
  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传承基地揭牌成立,潘红华成为基地的负责人,她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门手工艺发扬推广好,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传承基地详细展示了五色糯米饭的原材料与制作工序,让来到这里的民族文化爱好者与美食爱好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到这道非遗美食的魅力。潘红华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在五色糯米饭的制作工艺和标准上下功夫,争取将它打造成为标准化产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品尝到这份壮乡味道,让五色糯米饭带着壮乡文化一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罗兰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