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表现出《嫁给了公家人》中的生活气息,我对许多环境音响也作了精心安排。如公鸡报晓。先是左后一公鸡鸣叫(远景),再右前一公鸡高啼(近景),继而四面八方远远近近的鸡唱响了……还有剧中的驴叫、乌鸦鸣、牛叫、羊叫、狗吠等等,画龙点睛般自然地烘托出西北山区农村的氛围。
除了环境音响的设计外,导演还要为人物设计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动作。动作音响不仅是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凸现风格的重要手段。
为了突出《嫁给了公家人》“生活、质朴”的风格,我为主人公金占林和妻子黑桂芳设计了不少动作,不让他们闲着,总在劳作什么的。第一场戏青年黑桂芳出场,剧本原提示:她在喂牛。但我觉得喂牛用声音较难表现,而且不够美,和拟音师反复讨论后,决定用挑水,这样和她的上一段叙述“地里没水”互为照应,而且扁担发出的吱扭声、黑桂芳有节奏的脚步声、微微的喘息声组成一副很和谐的图画,一个青春女子跃然在听众眼前。
在黑桂芳和父亲的对话中给她安排了一系列的动作:放下水桶、放好扁担、提水、把水倒在水缸里、洗碗(碗的质感是粗瓷大碗)……除了在关键的时候她会不自觉地停下动作,其余时间让她忙个不停,这样来表现她的纯朴、勤劳,是一个地道的西北农村姑娘。
这样的设计和整块戏的规定情境也很吻合。因为父亲是和她谈金家来提亲的事儿,在这种特定的时刻,女孩子总免不了会紧张、羞涩,这一系列的外部动作其实也是黑桂芳为了掩饰内心的喜悦和慌乱而为。在兴奋之余这鬼丫头居然露了底:“就是我让他来给你提的亲。”说完一扭头,又得意又害羞地逃开了,这里用一串轻快的脚步声来表现。
第二场戏安排黑桂芳簸豆子。父亲为金占林一而再、再而三地延误婚期而着急,黑桂芳心里也七上八下的,但表面装得满不在乎。父女俩正说着金占林的事,金占林突然赶着驴车回来了。一听到金占林的叫声,黑桂芳把簸子一放迎了出去,慌乱中簸箕翻了,豆子撒了一地。这个动作音响极其生动,极有表现力,微妙地揭示了黑桂芳喜出望外的激动心情。
除了以上几点导演必须做的有关剧本修改,语言、音乐、音响的精心设计外,我想具体结合《嫁给了公家人》的创作补充若干相关的手段。
1、找准人物的语言动作
《砍柴》一场戏,从字面上看是金占林在教育开导黑桂芳,而且篇幅挺长。我觉得这种戏如果处理不当会很不讨好,听众会觉得英雄人物总是豪言壮语的,不可亲。我琢磨了半天,决定增加一个头:金占林因长期忙于工作,对家庭疏于照顾,心中很是歉疚,所以想方设法进行弥补。这场戏一开始就是刷刷的砍柴声,夹杂着金占林粗重的喘息声,表现他在拼命砍柴。于是黑桂芳心痛了(虽然因为她生孩子金占林都未回家,她还生着金占林的气),她让金占林歇下擦擦汗,金占林一边擦汗,一边真诚歉疚地说:“麦穗儿,你受苦了……”一听这话,黑桂芳压抑的情感爆发出来,哭着捶打金占林:“我恨死你了,我恨死你了。”金一把搂住黑:“我对不起你……”黑:“你还知道啊。”金:“我咋不知道呢……”这样一铺垫,金占林下面的动作就反过来了。金向黑诉说自己的焦急和无奈(因为自己的工作太重要了,只能如此拼命干而顾不上家),以求得黑的谅解。语言动作一变,整场戏金占林的调子全下来了。话说得句句在理,非常诚恳,充满温情,黑爱听,听众也心悦诚服。听了金一番掏心掏肺的话,黑心软了、气消了,两人又砍起柴来。我要求这里“有节奏的砍柴声响起,像是两人心里的欢唱”。在拟音师和演员的努力下,也基本做到了。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