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高志航简介
高志航,1907年5月14日生于辽宁省通化县(今属吉林省)三棵榆树村一贫农家庭。父高景文,母李春英。在家里8个孩子中为长子。13岁的他为减轻家庭负担,毅然投笔从戎,转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1924年东北军扩建空军后,他改名高志航,报名赴法国学习飞行。
1934年春,高志航晋升为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辖21、22、23中队。1935年,高志航被派往意大利考察航空1年。因在飞行表演中表现出众而名声大振。
归国后,高志航担任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协助总队长毛邦初工作,在南昌集训驱逐机部队所有飞行员。培养出如:刘粹刚、柳哲生、董明德、李桂丹、郑少愚、乐以琴、罗英德等优秀飞行员。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争爆发,14日当天,时任第四航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飞南京开会,行前指示空军第21中队队长李桂丹率21、22、23各中队按命令提前行动。下午,在经过冒雨、穿云,克服恶劣气象条件的长途飞行后,4大队21、23中队先行达到笕桥机场,大队长高志航也从南京直接飞抵笕桥。而此刻正好收到日机进袭情报,敌大型轰炸机若干向笕桥方向而来,高志航立刻前往起飞线前,以喊话、手势命令正在降落的21、23中队队员赶快再次起飞,利用最后一点余油拦截日机。高志航也立刻驾机起飞,击落日机一架。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击落日机。在十多分钟的空战中,高志航击落日机一架,全大队击落日机三架,而中国方面无一伤亡。此事轰动全国。(此后的1939年9月,国民政府正式下令每年8月14日为空军节。)从此高志航与战友刘粹刚(1937年10月在支援忻口战役时,座机燃油告罄,迫降时不幸碰撞城楼而以身殉职,时年24岁。)、李桂丹(1938年2月在武汉保卫战中与日机互撞时牺牲,时年24岁)、乐以琴(1937年12月在与日军空战中,其座机被敌击中。跳伞时,为避日军射击,张伞过迟,壮烈殉国,时年22岁。)并称为中国空军“四大金刚”。8月15日晨,日本海军航空队第2航空战队派出多批34架飞机从“加贺”号航母上起飞袭向杭州。高志航共击落日机两架,其中长机一架,后左臂中弹返回机场。杭州各界得知后,纷纷前往广慈医院慰问,出院后,高晋升为空军驱逐机上校司令,专责南京防空任务,指挥第三、四、五3个航空大队,并兼任第四航空大队大队长,第四航空大队亦被命名为“志航大队”。10月,日机入侵南京,高志航率机迎击,击落日机一架。中国空军在南京上空共击落17架日机。
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奉命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战机,转场至河南周口机场时,遭遇敌机空袭。他率战友迎敌,尚未起飞就不幸被日机命中而牺牲。
高志航牺牲时年仅30岁。同时殉国的还有第四航空大队军械长冯干卿、到机场送饭的伙夫郭万泰等六人。牺牲时,高志航的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
牺牲后,国民政府和军委会追授高志航少将军衔。在汉口商务会大礼堂举行的追悼会上,蒋介石亲自主持,并敬献花圈致哀,上书“高志航英雄殉国,死之伟大,生之有威,永垂千古”。周恩来也参加了追悼会,称赞高志航“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为抗日牺牲的,为民族牺牲的。”1993年,92岁高龄的张学良为这位东北同乡、当年的部下题词:“东北飞鹰,空军战魂”。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