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剧动广播——中国广播剧发展历程大事记
中广网 2010-07-27
    

  1933年1月20日,中国目前可查到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广播剧是刊载在《中国无线电》杂志上,剧名为《恐怖的回忆》,由苏祖圭编写。该剧由上海电台亚美公司制作的,在亚美广播公司组织募捐支援抗日前线将士的活动中播出的,对激发广大上海人民的抗日热情和斗志起到了一定作用。 

  1950年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纪念“二七”铁路大罢工,制作了反映铁路工人修复铁路支援国家建设的广播剧《一万块夹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播出的第一部广播剧。之后,又出现了反映反对包办婚姻、提倡妇女解放、当家作主的广播剧《潘秀芝》和抗美援朝期间播出的广播剧《朝鲜丹娘——金玉姬》、《小人书》、《哈尔滨之夜》等创作剧目。  

  1949-1954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剧团,演播了广播剧《感谢斯大林》、《邹玉梅》、《三千里江山》等剧目。 

  1952年,我国从国外衣襟了磁带录音技术,使广播剧的录制方式产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广播剧的表现形式有了更大的洞见,在艺术上渐趋成熟,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形式。 

  1954年,中央广播剧团成立,录制的《小燕子万里飞行记》、《蓝壁毯》等广播剧被灌制了唱片在各地广播站发行。 

  1955年以后,广播剧处于上升时期,先后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剧目。较有特色的有:采用到实地场景录音的方法录制的广播剧《黎明的河边》,听起来更有层次,更为真实;还有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皇帝的新装》,该剧采用室内室外相结合的录音手法,立体感强,艺术质量较高,在中央电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后反响很大,这也是广播剧首次在中央电台《新闻联播》中和听众见面。 

  1960-1963年,出现了一些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广播剧,如反对美国黑人受歧视的广播剧《故乡》,还有广播剧《没有织完的桐裙》、《在激流中》、《杜十娘》、《红岩》、《两幅油画》等,广播剧《山谷红霞》还送到国外参加比赛。 

  1978年10月1日,中央电台制作播出了文革后的第一部原创广播剧《二泉映月》。播出后反映非常强烈,八一电影制片厂把它改编成同名电影。在文革以后,中断了10年的广播剧创作又开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陆续出现了《窗口》、《伤痕》、《珊瑚岛上的死光》、《项链》、《彭元帅故乡行》等一大批优秀剧目。中央电台创作的广播剧《南宫玲霞》、湖南电台创作的广播剧《当乌云密布的时候》和《瓜儿为什么这样甜》、吉林电台创作的《响铃公主》播出后受到听众的广泛好评。尤其是根据姚雪垠长篇小说《李自成》部分章节改编的广播剧《李自成闯石门寨》还作为文化交流项目介绍到国外,这是我国广播剧第一次向国外的听众传播。 

  1980年,北京广播学院开始讲授“文学编辑业务”课,其中内容的一部分是广播剧的编剧理论,后又确定专门开设广播剧课,广播剧教学开始进入大学校园。北京广播学院作为专业的传媒院校也开始着手进行广播剧史论的研究。 

  1980年11月15日,第一次全国广播剧交流会在成都召开,会议通过成立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中央、省、市、自治区人民广播电台、部分省辖市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等41家单位的93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业内人士围绕割地电台提供的新近制作的广播剧进行讨论,并决定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我国第一本《广播剧选》,收集建国以来在广播电台播出的优秀剧目和近几年来的新作,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戏剧家曹禺为《广播剧选》撰写了有关广播剧艺术特征的序言。研究会成立以后,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全国性的交流、评奖活动。广播剧日益受到各地电台领导的重视并得到中国戏剧家协会的支持,出现了创作繁荣的大好形势。 

  1981年元旦,广东电台播出了根据普希金的童话诗改编的我国第一部立体声广播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之后,黑龙江电台、上海电台、中央电台、四川电台、武汉电台也先后录制了立体声广播剧,这使广播剧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1年12月,广播剧交流会在长沙举行了全国优秀广播剧初评会议。会上,集中审听了49家电台推荐出来的51部广播剧,经过各台代表的评议,从中选出30部比较优秀的剧目。 

  1981年,全国生产广播剧370多部。 

  1982年,全国生产广播剧600多部。 

  1983年,全国生产广播剧500多部。 

  1983年4月,设立了儿童广播剧的专门奖项,并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少年儿童广播剧评选会议,从83部广播剧中选出了《蘑菇的故事》、《一封将要发出的信》、《胖胖》、《小家伙、大家伙和高个子姑娘》、《“贝利”足球队和“怪”鞋匠》等22部作品,获优秀少年儿童广播剧奖。 

  1983年7月,在厦门召开了全国广播剧音乐工作会议。会上,中央电台、上海电台、黑龙江电台、吉林电台、天津电台、福建电台的代表,就音乐在广播剧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素材的搜集、分类、整理、保管、运用等问题做了专题发言。 

  1984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连续举行规模较大的广播剧评奖活动,陆续举办了“丹桂杯”广播剧大奖赛、全国儿童广播剧“金猴奖”评选、全国音响小品评奖活动、“西凤杯”全国连续剧展播与评奖、“白玉兰杯”微型广播剧大奖赛等活动。 

  1986年,中央电台播出了系列广播报道剧《普通人》,这部广播剧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吸取恶劣新闻报道结构手法;二是无明确空间环境;三是使实录任务和塑造任务统一起来。在中国广播剧历史上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1987年6月,中央电台和黑龙江电台参加了第10届“西柏林未来奖”广播节目大奖赛,中央电台选送的根据湛容同名小说改编的立体声广播剧《减去十岁》(王芝芙编导)荣获广播剧大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在世界性评奖活动中,获得最高奖励。它标志着我国广播剧艺术水平已进入了世界水平的先进行列。评委们对《减去十岁》的评价是:“这是一出绝妙的、可爱的讽刺剧,构思新颖,富有独创性”,“它使我们看到了开放以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变化”。 

  1988年,首次举行全国广播剧创作剧目研讨会。 

  1990年,中国广播剧正式进入国家级的评奖范围,广播电影电视部委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评奖活动。到目前为止,先后举办过“蜀秀杯”、“石松杯”、“黑龙杯”等评奖活动,出现了中央电台的《红橄榄》、黑龙江电台的《马铁匠、冯鞋匠和他们的女人》、上海电台的《超越生命》、河南电台的《老光棍和俏寡妇》、哈尔滨电台的《人间难心事》等一批优秀获奖剧目。 

  1990年3月2-9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在无锡市首次召开了全国立体声广播剧理论研讨会,会议要套了有关立体声折中新技术带来的相关的立体声广播剧剧本创作、导演艺术和制作经验等问题。 

  1990年8月10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推出大型系列广播剧《刑警803》,开创了上海广播剧的新局面,该剧在上海迅速形成了收听热,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广播剧《刑警803》播出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均创中国广播剧之最,全国有多家电台先后播放,掀起了经久不衰的收听热。 

  1993年10月5-14日,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市举行的第30届亚广联会议上,中央电台制作的儿童广播剧《古墓遇险》获“亚广联广播儿童节目奖”,这是中国首次参加亚广联的比赛。该剧表现出的高水平的广播剧制作技术,得到评委们的高度赞赏。 

  1993年,我国还生产了一批根据古典文学宏篇巨著改编的大型广播连续剧,像四川电台制作的108集的《三国演义》、还有中央电台制作的《红楼梦》、黑龙江电台制作的67集《水浒》等。 

  1996年2月6日,中宣部发出1号文件,将广播剧列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之中,这对提高广播剧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引起了各省市党政部门对广播剧这个文艺广播独有的艺术品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005年,是中国广播剧史上的丰收之年。据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统计显示,这一年,全国共生产约2180部、近万集的广播剧(包括各地的新闻报道剧),生产态势呈现出中央、省、市、县多级媒体齐头并进的局面,从而登上了一个历史新的峰巅。 

  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推出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并再次将广播剧列入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2005年初广播剧曾被取消参评“五个一工程”)。《纲要》为广播剧确定了“名份”,提高了“身份”。 

  2008年初,国家广电总局领导做出“广播剧要向电视剧学习走市场的路子”的指示,为广播剧人向市场化进军提出要求。 

  2009年10月5日,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第46届大会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召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送的广播剧《心缘》荣获“亚广联”最佳广播剧奖。 

  进入21世纪以后,网络的出现、媒介市场的繁荣、大众娱乐元素的加入,均使广播剧有了更多元的发展空间。 

 

链接:曹禺妙语

  著名剧作家曹禺在谈到广播剧时,富有深情地说: 

  “广播剧的生命,在于它有独特的个性。广播剧的艺术家,给听众留下的广阔天地,使听众参与了创作。听众是广播剧的创作者。闭目静听,一切人物,生活的无穷变幻,凭借着神奇的语言和声音,你不觉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奥妙的世界中。” 

  “我喜欢在静静的夜晚,独自欣赏这样的艺术。它确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能触动人的情感深处,使人心驰神飞,使我们的世界在闭目静听中,化成万千生动的面貌。” 

  “广播剧是魅力女神,像诗、像梦,在声音世界中,使人享受一切美妙”。

责编:李奕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