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泉州10月25日消息 近年来,语文受学生家长受重视情况呈现上升趋势,对于如何将文本细读运用到语文课堂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切实地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泉州市小学语文苏伟毅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云端,共享一场有关文本细读的线上研修活动。
苏伟毅(央广网发 林志杰摄)
本场活动由福建教育学院鲍道宏教授讲述《统编本小学课文的文本细读与教学问题》。鲍老师从文本细读的意义讲起,结合课本中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道出文本细读的方法,到指出如今文本细读的教学问题,以温和的态度、丰富的学识、精辟的解读征服了线上的老师们。
最开始,鲍教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文本细读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只有细读文本,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更深处这一观点。的确,文本细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根本途径;文本细读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最可靠的方法;文本细读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助推器;文本细读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催化剂。
鲍教授指出,文本细读的“根”是阅读,不管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温儒敏教授曾经说:“阅读最接近教育的本质,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是语文教育之本。”文本细读就是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给予引导、点拨、交流。鲍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案例与大家分享了他视角下的文本细读,传授文本细读的方法:阅读既要“鲸吞”,大量涉猎;也要“牛嚼”,细嚼慢咽。并且,要学会排除干扰,用读者视角,自我咀嚼,不可太过依赖专家的思考。这样才能逐步锻炼自己的文本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文本细读的根基。再者就是一字一字盯着读,不贪多,不求快,对所读文字要字斟字酌,不放过任何自己觉得“通不过”的内容,因为“通不过”的地方常常蕴藏着经典,经典就在细读中诞生;精彩,也在细读中诞生。鲍教授还指出,文本也不是读越细越好,文本细读要建立在素读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走进文本,揣摩文字语言,才能获取阅读感受和理解,要拒绝“钻牛角尖”,不要为了细读而细读。
这场三个小时的分享会让教师们收获斐然,大家交流讨论着鲍教师分享的满满干货。对于如何进行“文本细读”也都结合自身感悟有了自己的方向,带着不断学习的心上下求索,执笔写下教育之路的收获。
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铁门槛”。只有在这方面下苦工,让文本所传达的诸多信息在脑海中汇总、撞击、融合,回归文本、关注文本、品味文本。才能带着学生一起,在咬文嚼字中,感受每一处文字的意思、意义、用义,从而从细读文本中来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让语文学科的教学更具实效,最终达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许钰婧 林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