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宣城5月5日消息(记者 徐秋韵)4月末,在烟雨朦胧中走进宣城市水东镇东胜村山脚下的一片樱桃园,万绿丛中点点红,玲珑剔透掩映中,红彤彤的樱桃挂在树枝上,让人垂涎欲滴。
樱桃园里,数名季少女,身着统一采摘服,在樱桃树下采撷樱桃,举手投足间尽显南方姑娘的温婉动人。
“我们东胜村一村一品,主打的就是樱桃产业,总种植面积有300多亩。这里的土壤和气候适宜樱桃的生长,种出的樱桃富含糖、铁、钙、磷和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元素,在本地樱桃市场上我们东胜村王胡村的樱桃口感也是数一数二的。”东胜村党委书记胡先锋说。
宣城水东镇东胜村山脚下的一片樱桃园,游人在采摘樱桃(央广网发 梁艳玲摄)
这是一道丰盛的水果大餐,也是水东镇为乡亲和游客们“烹制”的一道文化艺术“大餐”。
为了更好地把樱桃采摘活动与本地特色产品融合起来,舞飘带龙、花鼓戏等民俗表演一一上演,还在古民居内开展了挂面制作、手工扇编织等非遗活动,姑娘们身着汉服和旗袍,在古民居巷道间流连,回眸生花……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吸引游客旅游观光,带动樱桃及其他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探索建设“艺术乡村”,成为安徽宣城乡村发展的亮点,而这并非先例。
记者了解到,安徽宣城在7个县市区精心选择14个自然和文化禀赋较好的行政村,用文艺为乡村铸魂、塑型、赋能,打造“皖南星7天”艺术乡村品牌,推动乡村“活起来”“雅起来”“富起来”。
如何破题“艺术乡村”建设?安徽宣城从乡村文化活动组织、乡村艺术创意设计、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乡土文艺作品创作、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发力,挖掘乡村本地资源优势,让艺术赋能乡村。
前进村“艺术乡村”(央广网发 宣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前进村“艺术乡村”(央广网发 宣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1年,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前进村以“艺术乡村”建设为试点,打响“皖南星7天”“艺术向前进”品牌,在保留村庄质朴风貌、原生文化、传统习俗等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当地地理和人文资源,以“美”为媒,以“艺”为介,将艺术符号和元素充分融入其中,让传统村落迎来升级。
如今,走进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村庄,300平方米的“艺术空间”成了它的崭新地标。七彩的钢琴键盘造型装置像一条从山上流淌而下的音乐河,流向了山下大红的“心心相印”竹编景观。
进入“艺术空间”,别有洞天,就像置身银杏博物馆,银杏叶装潢的人像凝视着对面金黄的银杏雕塑,洒下缤纷的银杏叶,仿佛走进了艺术殿堂。穿过“艺术长廊”,来到桦树林,“红纱”温柔地缭绕在树丛中,如梦如幻……
文艺为乡村赋能,不仅让乡村“雅起来”还让乡村“富起来”。
中国首个摄影艺术乡村宁国西村成为安徽旅游业40年40大品牌乡村,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催生了主题民宿、特色农家乐、亲子体验游、特色花卉种植等新兴产业,带动返乡创业人员100人,吸引创业团队30个。
文艺还与农村电商结合。第三届摇橹艺术节期间的水上直播带货,带动“水耕朱桥”系列农产品热销。水东蜜枣节期间的直播带货,让蜜枣、枣木梳、宣纸、宣笔等一度脱销。
产业是乡村的基础,文化是乡村的未来,这些“艺术乡村”如北斗七星,串点成线,形成闪闪发光的艺术乡村风景线,让乡情有来处,乡愁有归处。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