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报道 | 图片传真 | 满腔爱国情 | 执著创新路| 淡泊名与利| 媒体报道| 相关链接
图片传真 更多...
刘先林简介(工作经历、工作业绩等情况)
刘先林的老照片
中广调查
  您认为刘先林院士的什么品质是最值得学习的?
心系祖国 强烈的爱国责任感
勇攀科技高峰 不断创新的使命感
甘为人梯 毫无保留无私奉献的精神
平易近人 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我为祖国绘蓝图—记我国测绘事业50年的跨越发展
中广网    2007-08-03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2006年10月19日消息  测绘,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在国家每一项重大工程项目中它必须先行,即使寻常百姓日常生活,也与它密切相关。但是长期以来,测绘却一直不为人们所熟知。

    近来,在南部深山密林,中越边境测量正在全面展开;在西北草原大漠,中塔边境勘测正在积极推进;在西藏喜马拉雅雪山深处,中尼边境联检正在攻坚克难;在三江源和可可西里无人区,西部测图工程正在填补半个世纪的历史空白……这一系列壮举正在把测绘推向公众的视野。

    为了解答读者关于测绘的种种疑问,本期科技视野特刊发记者采写的特稿,希望较全面地展示我国测绘事业的壮美画卷。

    “满天的星斗”熠熠生辉,耀眼的玻璃地板上,七种颜色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异常夺目。这是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爱我中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决赛正在热烈进行。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身着七色服装代表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华南七大地区的代表队正在进行激烈抢答。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鹿心社说,国家版图同国旗、国徽一样,都是国家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国家10部委联合举办这次竞赛,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正确使用中国地图的氛围,使广大公民知我版图,爱我中国,自觉维护国家版图尊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为维护祖国版图的尊严,为精心绘制国家版图,为给全国各行各业提供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为了给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测绘保障,50年来,我国测绘事业走过了一条科学发展的创新之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跨越。

    地球之巅珠穆朗玛,有测绘人精测的数据;南北两极科学考察,有测绘人首创的纪录;三峡工程高峡平湖,有测绘人付出的艰辛;青藏铁路巨龙飞驰,有测绘人奉献的智慧;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与回收,得益于测绘人的精确空间定位;一图在手指引方向,凝聚着测绘人的劳动结晶。

    神州大地改革开放的恢弘画卷,掩映着测绘尖兵的身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测绘工作者们甘当铺路石。

    地球之巅、南北两极、大漠荒原……

    测绘工作者身影高大伟岸

    难忘2006年的5月。在那些日子里,令全体中国人牵挂在心的,是中国珠峰高程测量队重测珠峰身高的行踪。5月22日,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珠峰峰顶、红色觇标深深插入珠峰雪面的消息,从电视画面上、从电波中、从网络里、从报刊上传到世界各地时,全体中国人沸腾了!

    “我们有理由为中国的测绘成就而骄傲,我们有理由为中国的测绘工作者而自豪。半个世纪前,我国的基础测绘几乎空白;50年后的今天,我国测绘工作者的足迹遍布中华大地,我国测绘技术跃入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基础测绘取得了辉煌成就。”鹿心社如是说。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在地球之巅,我国测绘工作者早在1975年就测得完整的珠峰平面和高程数据,从而确定了珠峰高程8848.13米的数据。事隔30年,我国测绘工作者又一次重登珠峰,采用传统大地测量技术和现代卫星大地测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测得珠峰的最新高程为8844.43米。“珠峰是中国的山峰,父母定期给子女量身高理所应当。作为中国的测绘人,进行珠峰复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科学院陈俊勇院士的一番话代表了中国广大测绘人的心声。一名年过五旬的测量队员在珠峰这个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同样说出了全体队员的心里话:“这个时候不拼命,什么时候拼命!”

    在南北两极,我国测绘工作者经过20多年的科学考察,编制出了40多幅南北极地图。其中,小比例尺覆盖了南北极全部地区,大比例尺覆盖了我国两极科考的重点区域。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鄂栋臣教授5次远征南极,3次奔赴北极。他测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南极内陆地形图,测量了北极点的准确位置,将刻有“中国国家测绘局”字样的铜制标志庄严地安放在北极点上,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北极上空。2005年1月,鄂栋臣教授的博士生张胜凯又成为第一个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人。

    在中越陆地边界,测绘工作者身背几十斤的背包和仪器,面对野兽、毒虫随时出现的袭击,面对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地雷随时爆炸的危险,一次次穿森林、跨河流、越山岗,为建设和平稳定的边界线做出了贡献。测绘队员朱庆良左侧脖子被不知名的毒虫咬肿溃烂,他一声不吭。当记者问他当时怕不怕时,这个大学毕业就开始在野外奔波的小伙子腼腆地说:“这样的事不算什么。”

    在我国西部,为了填补青藏高原、阿尔泰山地、喀喇昆仑山等约200万平方公里国土没有1∶5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空白,我国测绘工作者目前正在艰苦卓绝地工作。在海拔在4400米至6000米的三江源和可可西里地区,山地、丘陵、草地、沙漠、沼泽、河流、湖泊等地形十分复杂,来自陕西、黑龙江、四川、青海、甘肃的200多名测绘勇士,面对着高原缺氧、冰雪严寒、暴雨雷击、野兽袭击等重重困难,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大会战。

    防震减灾、重大工程、电子政务……

    测绘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测绘的目的在于应用。基础测绘成果是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属于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这些成果已经并正在为各级政府的管理决策、重大战略的实施、重大工程建设以及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服务。”鹿心社说。

    今年7月,强烈的台风袭击了我国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使灾区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测绘工作者冒着滂沱大雨,背着仪器、扛着脚架,冲锋陷阵在一线。仅用几天时间,就为当地规划建设部门及时提供了重建家园所需的测绘数据。

    今年8月,重庆的缙云山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山火又因连晴高温而迅速蔓延,形势十分危急。火情就是命令!为了帮助迅速扑灭山火,测绘工作者利用刚刚建成的重庆市三维影像数字地图系统,及时调出火灾现场的三维数字地图,为救灾灭火指挥部制定最佳救火方案发挥了关键作用。

    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对记者提起1998年长江抗洪时一场惊心动魄的“监测”。那年夏天,连续两个多月风夹雨裹,浊浪滔天的洪水持续不断地冲向长江干堤,长江全流域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当第八次洪峰冲来时,湖北清江隔河岩大坝能否经受得住长江洪峰和清江洪峰的同时遭遇,决定了荆江大堤能否保住、荆江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是否平安。当时测绘科技人员为大坝研制了全球定位自动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的全天候的监测,得出了精确的数据,证明大坝完全有能力抗击两个洪峰的同时遭遇,从而为国家防总做出避免泄洪、保住大坝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仅是防灾救灾,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工程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测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中,测绘工作者为工程的勘察、设计、选线、施工等提供了全程的测绘保障。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说:“任何与地理位置有关的重大工程建设都离不开基础性、前期性的测绘工作,这也是测绘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测绘工作者开发了面向政府管理与决策的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系统。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继贤说:“1992年,我们成功建设了国务院综合国情地理信息系统。自此,我们找到了测绘与社会需求的最佳契合点,建成了大批直接为国务院高层领导和省级领导决策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受到了用户的欢迎。”2003年10月,全国第一个城市三维地理空间框架在山东威海成功建成。威海市6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景观在计算机屏幕上不断变换,威海市的一条条街道、一座座楼房不停显现,威海市市长宋远方说:“数字威海,从三维地理空间框架起步!”

    不畏艰难、默默奉献、自主创新……

    测绘人瞄准世界一流

    测绘,曾经是鲜为人知的行业;测绘工作者,始终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国测一大队是测绘事业的一个缩影,曾经23次进驻内蒙古荒原,26次深入青藏高原,36次踏进新疆腹地,徒步行程5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00多圈;第一次准确测定珠峰,又一次精确复测珠峰;第一次把测绘点布设到南极和珠峰北坳,在世界测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991年,国务院做出决定,对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通令嘉奖,授予其“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大队一代又一代的测绘队员始终牢记:“无论什么时候,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传统不能丢。”

    2005年珠峰复测时,国测一大队队员王新光的父亲突然去世,他最终选择留下来继续工作;队员孙占义的车灯坏了,为了把维修好的仪器准时送到大本营,他开着手电筒在大山里跑了6个小时;中队长高国平严重的痔疮病犯了,他忍着疼痛,带领队员爬行4个小时,在海拔5200米的地方建立了测量二本营。“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这种测绘精神不仅在国测一大队始终高扬,更已在整个测绘行业发扬光大。

    我国的地理信息获取,曾在很长时期内滞后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03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高精度航空定位导航姿态测量系统的实验,标志着我国从此实现了无地面控制或少地面控制实施航空摄影测量。为了找到这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2004年,我国成功地研制了水下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成为继美、法、德之后世界少数几个掌握水下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国家之一。在系统研制过程中,测绘科技人员只争朝夕、忘我拼搏。

    在挑战南北极时,鄂栋臣教授想到的是:“就是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南北极上空飘扬!”,“科技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国家强大了,整个民族在国际才会有尊严。”在面对我国航空测量仪器完全依赖进口的落后面貌时,刘先林院士考虑的是:“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研制出高质量的航空测量仪器?中国的产品为什么就不能与国外产品一比高低?”在刘先林的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推销国外仪器,这可以赚大钱。二是搞自己的仪器,把这个市场夺回来!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很坚决地对同事们说:“咱们努力干,把外国产品挤出去!”。40多年来,他一直奋战在测绘科研第一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产业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不但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产品还出口多个国家。

    今天,我国测绘技术体系已从传统模拟手段转为建立了以卫星定位、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基础测绘生产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已经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测绘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事业的跨越发展,让“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主创新”的测绘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陈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