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广视听 | 最新报道 | 聚焦大庆 | 镜头纪实 | 走近英模| 大庆经验 | 经典故事| 英模风采 | 大庆之歌 | 媒体报道 | 大庆名词 | 大庆风光
走近英模 更多...
·铁人王进喜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矢志不渝的勘探尖兵”姜传金
·“敢打硬仗的铁人式队长”赵传利
·“勤勉务实的模范书记”权贵春
·“永攀新高的工人技师”何登龙
·“执著创新的三采勇士”王宝江
·“铁人精神的传人”李新民
·“油田建设的尖兵”冯东波
·“勇攀高峰的钻井专家”张书瑞
媒体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典故事
地下雷达
中广网    2007-09-20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大庆油田经过40多年的开发,地下还有多少油?怎么能计算出这个“家底”?这个涉及综合学科技术的世界级难题,被一个曾经仅有技校学历,后来成为博士的年轻人攻克,他创造的“剩余油描述”和“神经网络识别”技术,就像安装在地层深处的“雷达”,锁定了“行踪诡秘”的剩余油。攻克这项技术的就是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杜庆龙。

    寻找剩余油就相当于在黑水中找油滴,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但尚未有实质成果。有人好心地劝杜庆龙:“别触及这个棘手的课题!”可是他想,一个科技工作者不能绕着困难走,这是关系到高含水后期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一定要攻克!剩余油研究需要综合性的专业知识,杜庆龙明显感觉到专业以外学科知识的欠缺,于是他又向开发领域进军,钻研了《油藏工程》、《油田注水开发工程》等专业书籍。为了节省时间,他最常吃的就是方便面,为此得了一个雅号“康师傅”。回到家里,他还是熬夜苦读。为了不影响妻子和孩子休息,他就躲在厨房里看书。经过努力,他提出了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小层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思路,虽然现场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杜庆龙感到这一方法具有局限性,于是他又开始了寻找适应性更广的研究探索。

    杜庆龙经常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采油厂与现场技术人员结合,记下了10万多字的笔记。长时间的刻苦钻研,他的身体熬不住了。2001年,他的肺部被查出有阴影,确诊为陈旧性肺结核。大夫告诉他这是长期营养不良的结果,叮嘱他好好休息。妻子心疼地说:“你的眼睛近视到1200度了,身体才八九十斤,你可不能累跨了!”艰辛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杜庆龙终于创造了神经网络识别技术,就是模仿人脑记忆功能的计算方法,建立单层剩余油模型,从而牢牢锁定剩余油。这一方法克服了以往凭经验判别的缺陷,使剩余油研究从过去人工定性判别进入到计算机自动识别的新阶段,实现了剩余油预测的飞跃。几年的时间,杜庆龙带领伙伴们建立了一整套较完整的剩余油描述技术,应用在28000多口油井中,创造经济效益7890多万元。这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在华北、青海、新疆等油田推广应用,创造了可观的效益。

    这位吃着“康师傅”方便面锁定剩余油的年轻人,就是凭着这样坚韧不拔的毅力,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一名石油地质博士,成为大庆油田油藏描述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