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锚定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新时代答卷

2019-09-25 10:34:00来源:浙江在线

  9月初,浙江省政府代表团对沙特阿拉伯王国进行友好访问,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同沙特“2030愿景”深度对接的战略机遇,共同发挥产业优势,扩大双向投资合作,高水平谋划、推进一批重大战略合作项目,聚焦油气全产业链建设,全力推动中沙合作项目在浙江自贸试验区落地见效,打造中沙产业合作典范。

  浙江自贸试验区,再一次展现了高水平推动“一带一路”重点领域战略合作的开放活力。作为中国唯一一个由陆域和海洋锚地组成的自贸试验区,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在构筑起一个令世界瞩目、令中国骄傲的高能级发展新平台,助推浙江大地持续激荡创新的活力与变革的伟力,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楫争先,勇立潮头。一个蓬勃发展的“海上新区”正在加速成型。

  高能级对外开放

  赋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高能级的开放平台是浙江对外开放的主阵地,自贸试验区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更是浙江新一轮全面开放的排头兵、先行者。浙江自贸试验区有着先天的地理优势。依托舟山群岛区位优势、海岛资源优势和离岛监管便利优势,浙江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

  如今,浙江自贸试验区已然是一片迸发勃勃生机的热土:挂牌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16124家,其中油品企业4797家,成为全国油品企业最集聚的地区;累计引进外资企业388家,是历年落地外资企业的1.3倍;2018年油品贸易额达到2213.9亿元,外贸进出口突破1100亿元;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达到359万吨,占全国总量30%以上,跃升为国内第一加油港,并跻身全球十大加油港;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累计达到1688亿元,占全省15.4%,创历史新高。尤其是在承接国家下放保税船用燃料油经营资质,组建全国首家原油非国营贸易企业,建设全国首个民营控股的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等诸多方面,更是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围绕打造油气国际化合作平台,浙江自贸试验区搭建起国际化的产业合作平台,连续两年举办世界油商大会,吸引了世界知名油气企业、世界十大石油公司、世界十大石化企业、全球五大油气贸易商等国内外重量级油气全产业链企业派出高管参会,累计签约重大项目45个,协议金额2230亿元。第三届世界油商大会将于今年10月17~19日在浙江舟山隆重举行。

  开拓全球视野,助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重构,这反映了浙江自贸试验区争当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新高地的前列意识,既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有猛虎扑食的勇猛劲。日前在北京顺利召开的2019浙江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推介会,邀请了100多位油气领域的行业及商协会组织,中外油气企业,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和相关金融机构、知名咨询公司、在京央企,就油气领域的资本合作、技术引进、人才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展开精准合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浙江自贸试验区将作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高地,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引领浙江经济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高站位谋划布局

  深耕油气全产业链建设

  浙江自贸试验区最大的特色就是聚焦油气全产业链建设。围绕这一特色,浙江自贸试验区着力打造“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即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国际石化基地、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和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挂牌两年多,油气全产业链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多年以来,保税燃料油定价中心在新加坡,国际油品定价权争夺战在纽约和伦敦之间展开。而现在,通过打造油气贸易交易一体化,浙江自贸试验区将力争逐步形成油气“舟山指数”“舟山价格”,扩大定价话语权。阿格斯、普氏能源先后发布舟山船用燃料油价格指数和估价,初步形成了保税船用燃料油的“舟山价格”。浙江自贸试验区虽然“不产一滴油”,但在全国油气版图中以及国际油气行业中的地位却越发重要。

  在油气交易领域,目前浙江自贸试验区已经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等签订了《共建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出首张保税燃料油免税增值税发票。同时,积极探索油气贸易中心建设,率先突破油气贸易体制,首家原油非国营贸易企业正式在舟山落地。船用燃料油总部经济集聚成型,中石化全球船供油总部、中长燃船供油总部、中油泰富保税油总部等相继落地,中石化中海船供油总部、中远海运船供油平台等也正在积极对接。

  在绿色石化领域,浙江自贸试验区超常规推进国际石化基地建设,以乙烯、芳烃等国内紧缺的高端化工品为特色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中下游配套产业项目落地,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的石化产业集群。其中,作为世界投资最大单体产业项目——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项目一期已投产,目前累计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实现了“十年任务四年完成”的建设目标。

  在国际海事服务领域,浙江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我国保税船用燃料油供油数量最大、增速最快、竞争最活跃、通关效率最高的区域。并且,引入荷兰仕宝、法国必维、瑞士通标等3家全球排名前四的专业检测机构,集聚船舶科技、海事仲裁、国际船舶管理、油品检测等海事服务企业211家,与海事相关的信息、金融、咨询、法律等服务产业稳步发展,加速构建起一个越发成熟的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

  在油气储运领域,依托离岛基础条件,浙江自贸试验区到2020年油气储运能力将达到4000万吨,未来将形成1亿吨的油气储运规模,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油气储运基地,并将积极引进国际大型油气企业参与离岛片区储运项目建设,形成国储商储并重、国内海外连通、储备交割联动的油气储备体系。全国首个民营LNG项目——新奥(舟山)LNG一期建成投运,未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将形成2000万吨以上的LNG接卸能力,成为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浙江省重要的气源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达到1688亿元,惠及全省800余家企业,业务范围发展至39个国家和地区,标志着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建设迈出可喜步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呈现出全方位发力的积极态势,在油气交易及储运、绿色石化、国际海事服务、跨境人民币结算等多个领域和环节,闯出一片自贸天空。

  正如世界最大的油气等大宗商品贸易企业之一——嘉能可集团全球油气首席执行官Alex Beard(艾利克斯·比尔德)所言,“浙江自贸试验区将成为下一个全球石油炼化中心。中国和亚洲都要有自己的价格标杆,浙江具备了这样的优势,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不断提升的炼化能力。”

  对标宏大目标,浙江自贸试验区在打造油气全产业链的道路上蹄声渐疾!

  高标准先行先试

  推进特色化差异化改革探索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定位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自成立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一直对标国际标准,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特色特点,从投资管理领域到贸易便利化领域,再到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全力推进制度创新实践,释放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增强入驻企业的获得感。

  目前,浙江自贸试验区83项制度创新成果中,全国首创34项,10项被国务院复制推广,另有4项实践案例入选自贸试验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并在7月23日商务部举办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典型案例介绍。截至目前,浙江自贸试验区已经积极复制推广国务院五批次171项改革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结合浙江自贸试验区已复制推广165项,实际落地156项。

  以保税燃料油跨关区直供为例,该项措施允许供油企业不经过中转,直接为舟山以外地区的国际航行船舶供应保税燃料油,包括宁波、南京、上海,以及杭州海关关区内的嘉兴、温州、台州等。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最先在舟山开展上述业务。2018年该公司保税燃油供应量达139.4万吨,其中跨上海及江苏地区的保税燃油直供量已达66万吨,约占公司长三角地区供油总量的70%。

  “实现跨地区直供后,我们不用再到受油地海关办理入库、出库报关流程,手续简便,油料损耗降低,仓储成本和物流成本双双下降。”中石化全球船供油总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得益于浙江自贸试验区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政策优势,舟山的船供油业务占到了中石化全国业务总量的近40%。

  与此同时,浙江自贸试验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建设最优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和23个子行动方案,梳理了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特色指标体系。

  协同口岸单位,浙江自贸试验区大胆创新,实施了一项项走在全国前列的制度。譬如,积极打造“数字自贸区”。在全国率先实现船舶进出境无纸化通关,船舶通关时间从16小时缩减到2小时,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创新保税燃料油加注“一口受理”、进境固体大宗散货“无人机+水尺计重”、锚地外轮物资供应、船舶联合登临检查、“空检地放”等监管模式,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去年分别缩短17.6%和24%,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8月,作为国家加快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的十项措施之一,全国首单进口货物报关“两步申报”业务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落地。舟山中外运报关有限公司的报关员在办公室登录申报平台后,按要求填报完相关信息,就完成了“概要申报”,货物马上通关放行,整个过程仅仅用了28秒。

  高水平辐射带动

  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伴随着轻柔的海风,在新奥(舟山)LNG接收及加注站项目二期建设现场,挖掘机正轰鸣作业,为2021年的投产打下了扎实的地基。

  “二期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地区气源保障。”新奥(舟山)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思运表示,该项目预计2021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届时年处理能力可达500万吨,远期可达到1000万吨。

  近期,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推进成为国内关注的焦点。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设立为契机,浙江自贸试验区巧乘东风,加强联动发展,依托长三角“空港+铁路港+水港+信息港”等资源禀赋优势,引入“外援”集聚发展合力,共同谋划打造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上海新增的新片区,不是简单的原有自贸试验区扩区,也不是简单的现有政策平移,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着眼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对于浙江而言,这是发展的黄金机遇,通过发挥浙江数字经济领先、生态环境优美、民营经济发达、营商环境优越等优势,浙江完全有机会、也有条件承接新片区集聚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溢出,从而推动浙江产业竞争力提升,实现彼为我用、互利共赢。”浙江自贸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分析道。

  不仅如此,浙江启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拓宽自贸试验区地域范围,更要求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浙江省将支持联动创新区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紧扣全省八大万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数字经济、民营经济、智能制造、小商品贸易等方面优势,探索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体现浙江特色的改革创新经验。同时,自贸试验区与联动创新区也将强化联动试验,争取形成一批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改革创新成果。

  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按照‘依法放权、按需放权、应放尽放’和‘放得下、接得住’的原则建设联动创新区,对照自贸试验区同步下放省级管理权限。同时,紧扣联动创新区特色改革任务,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将推动相关领域省级管理权限下放。此外,省自贸办也将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争取将部分下放至自贸试验区的国家级管理权限,同步下放至条件成熟的联动创新区。”

  作为浙江建设的高能级开放新平台,联动创新区将全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把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作为联动创新区建设的首要任务,重点复制推广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与开放、综合监管等领域的制度创新成果。在资源禀赋与自贸试验区相似的区域,率先复制推广油气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创新举措。(浙江在线记者 李 杨 黄 波 陈潇奕) 

编辑: 谢梦洁

锚定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新时代答卷

浙江自贸试验区,再一次展现了高水平推动“一带一路”重点领域战略合作的开放活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