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端午文化周活动打造村庄地标

2018-06-18 10:20:00来源:浙江在线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端午期间,之江大地上粽叶飘香,星罗棋布的农村文化礼堂里,洋溢着浓郁中国味的端午民俗文化活动陆续上演。

  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抒发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端午期间推出的是“新农村 好生活 咏端午——2018‘我的礼堂我的家’端午文化周”活动,包括在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桂芳桥村文化礼堂举行的主会场活动,以及全省7家星级文化礼堂举行的分会场活动。各个会场结合当地乡风乡俗,在端午节期间举办丰富多样、各具主题的线下活动,在全省范围营造了热烈有序的节日氛围。

  扬“亲孝”文化,文化礼堂润人心

  说到端午节,大部分中国人都能说出这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习惯包粽子、赛龙舟、踏青等等。但很少有人知道,端午节还被称为“孝亲节”。家门口的农村文化礼堂成为滋养“亲孝”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在6月15日在临安天目山镇桂芳桥村文化礼堂举行的主会场活动中,特别安排了“敬老礼”环节。活动邀请当地桂芳桥村80岁以上的老人上台落座,由老人的晚辈完成给老人挂香囊、为老人送粽子、孙辈献百岁杖、晚辈代表祝福等一系列的敬老礼。一项项的进程中,现场500多名村民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孝亲文化通过文化礼堂平台更加深入人心。  

  而在温岭市城南镇彭家村文化礼堂举办的主题为“立家风传家训 艾香端午邻里和”的端午分会场活动中,还专门邀请了温岭福利院的小朋友一起参与活动。特别是在晚上的主题晚会上,福利院小朋友表演的古筝独奏《感恩的心》、城南镇中心小学表演的舞蹈《姥姥说》、配乐朗诵《生死交响》等节目,深入浅出、活泼生动,让现场观众深受感动,让“和”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当“礼”与“堂”相连成“礼堂”,文化礼堂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弘扬着现代文明,成为了老百姓真正的“精神家园”。

  汇端午习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包粽子、挂香囊、点雄黄……端午文化周,自然少不了端午节脍炙人口的各项活动。

  “加油、加油”……6月13日,文成县珊溪镇新建村文化礼堂“浓情端午 情系万家”分会场活动的包粽子比赛,在小朋友清脆的呼喊声中进行着。包粽子“江湖”的“武林高手”,来自珊溪镇7个村的28位村民,卷叶、填馅、捆粽,技法娴熟、一气呵成,吸引众多村民前来观看。经过激烈角逐,来自新建村的队伍以10分钟包122个粽子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新建队的参赛者包淑华说,这是她第三次参加包粽子比赛,第一次比赛十分钟包了19个,第二次是35个,而这次是38个,一次比一次多,对于能参加此次活动感到非常的高兴。除了包粽子比赛外,现场还举办了“蛋袋”手工制作、端午知识问答、慰问孤寡老人等节日活动。

  在新昌县梅渚村举行的分会场活动则仪式感满满,分为学系列讲话、讲文明礼仪、传家训家规等系列。近千位村民和儿童齐聚文化礼堂、梅园广场等场所,一起忆屈原、包粽子、做香囊……共同品位端午文化。参与活动的小学生在朗读完《弟子规》内容后,还有雄黄画额的环节,一个个额头的“王”字,让所有在场的小朋友喜笑颜开的同时,深深记住了端午的习俗文化。

  而在6月12日,嘉善县姚庄镇桃源新邨文化礼堂举行的分会场活动中,举办了诵读屈原诗歌、体验蹴鞠、包粽子PK赛、制作香囊等端午节活动,吸引了200多名村民到现场参与。小朋友诵读屈原经典诗歌《橘颂》,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孩童穿老虎衣、长者为孩童点雄黄、系五色长命线、为孩童及老人佩戴香囊等四项礼仪活动,企盼吉祥美好。

  文化礼堂里安排满满的端午活动,留住了参与者藏在粽子里的端午记忆。

  融地方特色,非遗在礼堂大放光彩

  本次端午文化周活动与地方乡风乡俗结合,办得各具特色。

  6月15日,东阳市虎鹿镇蔡宅村文化礼堂举办了分会场活动,踩高跷、状元游街、走马表演、水龙表演、十里红妆展、旗袍秀等花样民俗表演贯穿全场,让现场观众赞不绝口。蔡宅高跷因高、险、奇、美而闻名,现高1.6米,古时曾高达5米,目前已入选浙江“非遗”。 现场的另外一项非遗活动——制作作无骨花灯,也深受游客和村民的欢迎。

  在丽水青田山口镇文化礼堂分会场,举行了“万水千山粽是情”耕读慈孝节主题活动。欢乐的包粽子比赛,孩子们朗诵屈原经典《橘颂》,“百鸟灯”伴着锣鼓踩街……两个小时热热闹闹的活动,贯穿了青田县及山口镇的侨乡文化、石雕文化、非遗文化和端午民俗,不仅给现场几百名村民带来了欢乐,也进一步增强了山口群众和海外山口人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在表演结束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口百鸟灯”走出文化礼堂,开始了踩街活动,向沿街的九十岁以上老人们赠送了粽子,传递节日的氛围,也传递了中国尊老敬老的美好品德。

  文化礼堂+非遗,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的同时,还提升了全社会对传统技艺项目、传统技艺传承人、传统技艺的关注度,重新挖掘了非遗项目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

  廉家风廉字粽清廉诗,礼堂活动激扬正气

  文化礼堂是农村最好的宣传文化阵地。有的分会场活动,将端午文化与廉文化结合,劲吹“廉洁风”。

  6月13日上午,湖州德清舞阳街道下柏村文化礼堂分会场,举行了村落文化节暨清廉家风进礼堂活动。“签清廉家风墙、做一个廉字粽、唱一首清廉诗、送一个廉字粽”,该村文化礼堂端午活动,廉字当头。在写廉字现场,村民和儿童纷纷大笔书写,字迹或老练或稚嫩,但一横一竖都在书写为人之根本。活动现场举办的写廉字、裹粽子、做香囊、扎莲花灯等活动,让现场近300名村民和儿童在切身感受端午习俗的同时,还受到了很好的精神洗礼。

  文化礼堂激扬爱国、廉洁、和谐、明理等精神文化,有效提升了农村群众的凝聚力,更提升了广大村民的精神风貌。

  “洋女婿”登台,“侨”乡礼堂讲中国文化

  文化礼堂的端午活动,不仅乡土乡亲的老百姓参加,也吸引了国际友人参与。

  6月15日在丽水青田山口镇文化礼堂举行的“万水千山粽是情”分会场活动中,有一场欢乐“粽”动员比赛,山口5个家庭方队——石雕大师队、百鸟佳人队、华侨之家队、最美山口人队、国际友人队登场亮相,举行包粽子比赛。国际友人队里有一位来自荷兰的“洋女婿”,他着迷于中国传统文化,抱着女儿来参加比赛。青田是著名的侨乡,山口是青田华侨的发源地,全镇80%以上都是侨属侨眷,共有13000多人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几代华侨在海外开拓事业,“洋女婿”也越来越多。他的丈母娘在台上笑着说:“女婿啥都好,就是交流起来不太方便,哈哈。”

  活动现场还借助网络技术面向海内外观众进行直播,当地村民们、华侨、国际友人跨越空间,共度端午节日。

  在文化礼堂内举办的各项活动,向世界生动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展示古老中华文明的最新内涵和魅力。

  惠民服务多,文化周活动让老百姓享实惠

  本次端午文化周活动,还为参与的老百姓带来了惠民服务。

  在临安天目山镇桂芳桥村文化礼堂主会场活动中,还带来了多项惠民服务。来自浙江省眼科医院和杭州口腔医院提供健康义诊,为村民们免费做眼睛和牙齿的检查。现场有理发师提供免费理发服务。现书画笔会的书法家和画家,为村民献上了精彩的书画表演。现场惠民服务以及抽奖,让桂芳桥村及邻近村的500多名村民喜笑颜开。

  而包括主会场和分会场在内,现场参与活动的村民,很多都拿到了由浙江森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紫青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淳德中医门诊部等支持单位提供的香囊、香皂、黑蒜等奖品或礼品。

  文化礼堂+传统节日,打造村庄精神文化地标

  端午期间,各类端午传统文化活动已纷纷在农村文化礼堂内开展,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礼堂承载的,不仅是制造欢欣鼓舞的热闹,更是凝聚强大正能量的使命。以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重要节点,浙江各地的文化礼堂,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核心价值,打造充满活力的农村精神家园,已经成为农村村民释放激情、传承乡土文化的大平台。一种喜乐和美的农村生活新貌,正在逐步形成。而浙江老百姓也在一个个“精神家园”里,唤起了文化传统记忆,找到了心灵栖息地。

  一个个凸显地方特色的文化礼堂,承载着农民群众的精神寄托,正逐步改变乡村气质,构建新时代农民精神家园,打造村庄精神文化地标,妆点出浙江人民繁花似锦的美好生活。(记者 吕卫星 孙景石 郭清源 孔睿 张振翔 王奕涵)

编辑: 曹露浩

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端午文化周活动打造村庄地标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端午期间,之江大地上粽叶飘香,星罗棋布的农村文化礼堂里,洋溢着浓郁中国味的端午民俗文化活动陆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