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全面剿灭劣Ⅴ类水 打造美丽中国的浙江样板

2017-02-08 08:21:00来源:浙江在线

1.png

 

 

  26日,浙江省召开全省剿灭劣类水工作会议,对继续全面深化五水共治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到2017年底全面剿灭劣类水。这意味着,浙江将提前3年、在更高水平上改善水体质量。

  全面剿灭劣类水,是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巩固提升的关键一役,是建好浙江的今天奠基石,是向中国的明天鲜活样本挺进的先遣战。可以说,这是一场全面提升水质的里程碑式治水革命,这场剿灭战怎么打,重点难点何在,靠什么打赢这场战役?

  坚持全覆盖高标准

  小时候游过泳的河又回来了!各地百姓见证了家门口河道的蝶变——历时3年多,浙江省五水共治成效显著,黑臭河、垃圾河等感官污染已基本消除,水体透明度提高;全省221个省控监测断面中,类以上水质占比达77.4%

  尽管大江大河的水质明显改观,但一些河流、湖泊、池塘、沟渠的水域水体洁净仍待改善,离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的要求仍有差距,离经济转型升级的境界还有距离。

  根据省委明确提出的要求,今年全省要全面消除劣类水。擒贼先擒王。打好劣类水剿灭战,首先要打赢全省33个劣类水质断面剿灭战,并溯流而上、长驱直入,把剿灭战纵深推向小溪小沟,全面提升水质。省控和市控断面,是剿灭劣类水的重中之重,要作为消劣的突破口,率先打通、优先打通。

  目前,省控劣类水质断面已减至6个;市控劣类水质断面已减至27个,70%分布在温州、台州平原河网。要让百姓感受到水质的变化,不能只追求断面上消灭劣类水,更要实现全境剿灭劣类水的目标,也就是所有水体必须消灭劣类水。

  各地特别是劣类水质重点区域,要开展好地毯式排查摸底,注重向断面所在河流全流域延伸,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向城乡居民门前屋后的水体环境延伸,明确治理重点,做到治理无盲区、全覆盖。

  作为五水共治标志性战场,剿灭劣类水只是基本要求和底线目标。根据这一要求,已消灭劣类水的地区,不仅要做好巩固文章,更要做好提升文章。全面提升水质,不能松弛和马虎,重点要抓住截、清、治、修四个环节,实现从污水控源、污水处理、污泥清理到水体修复,全过程、全系统、全方位的治理。

  深入推进六大工程

  2016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劣类水剿灭行动方案》。按照这一方案,浙江省以提高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消劣六大工程

  截污纳管工程。到2017年底,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新增城镇污水配套管网2000公里,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25座,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48座。杭州、温州、台州等有劣类水质的重点地区,城市污水处理率低于90%的,要提高3个百分点;宁波、台州等生态径流少的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应结合中水回用逐步实施地表水类水质排放标准(总氮除外)提标改造。

  河道清淤工程。2017年,全省计划完成清淤8000万立方米,针对淤泥成分、水域特点等因素的差异,科学合理选用清淤方式;鼓励选用生态环保的清淤方式,实现生态清淤、淤泥脱水、垃圾分离、余水循环处理的一体化、流程化,提高清淤科学化水平。逐步建立轮疏工作机制,实现河湖库塘淤疏动态平衡。

  工业整治工程。深入推进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大力开展酸洗、砂洗等地方特色重点行业整治提升,以及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落后企业、加工点、作坊的专项整治。深化腾笼换鸟,以无证经营、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等四无企业(作坊)为重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7年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00家,关停和整治存在问题的低小散块状行业企业(作坊)10000家。

  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严格执行禁限养区制度,进一步提升保留养殖场污染防治的精细化、标准化水平。到2017年底,全省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以及劣类重点区域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全部纳入在线智能化防控平台。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建制村生活垃圾集中有效收集处置率达到96%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到30%

  排放口整治工程。加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依法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全面公布依法依规设置的入河排污口名单信息,建立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清理非法设置、设置不合理、经整治后仍无法达标排放的排污口。对偷设、私设的排污口、暗管,一律封堵;对污水直排口,一律就近纳管或采取临时截污措施;对雨污混排口,一律限期整改。

  生态配水与修复工程。按照引得进、流得动、排得出的要求,增强水体流动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构建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打通断头河,逐步恢复坑塘、河湖、湿地等各类水体的自然连通。充分考虑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维持一定的水面率以及河流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河湖生态健康。

  全面深化河长制

  省委要求,全面打赢劣类水剿灭战,要形成无缝对接的任务推进机制、务实管用的责任落实机制、高效有序的内部运转机制、全民皆兵的协同作战机制。

  实践证明,河长制是保障责任落实的有效机制。如今,全省6万多名河长已成为13万公里河川的守护神。打好劣类水剿灭战,更要切实利用好河长制这一制度利器。根据要求,对劣类水质断面所在河道,市县主要领导要亲自担任河长,既挂帅又出征,协调制定作战图,全力推进攻坚战。为持续巩固提升清三河成效,各地要严格执行垃圾河、黑河、臭河复查机制,每半年至少要组织开展1次全面评估。对出现污染反弹的河道,要立即责令限期整改,并实行挂号销号制度。

  今年,结合各地小微水体长效管理取得的经验,浙江省在坚持五级河长体系的基础上,还将因地制宜把管理向下延伸到沟、渠、塘等小微水体。通过设立河道巡查员、网格员,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河长体系。要在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组织体系基础上,配备河道巡查员、网格员,设立河道警长,进一步完善责任落实机制。

  目前,全省需要消除的省控市控劣类水质断面共33个,这些断面所在河道就是必须集中火力攻克的重点作战区,各地要按照一点一策要求,统筹制定作战蓝图,逐一明确时间表、任务状、责任书,要实行挂图作战、挂牌督战,倒排任务和进度,逐月逐季通报;这33个劣类水质断面,还要设立首席技术顾问、治水专家,明确技术路线、技术方案。从今年7月开始,33个断面各责任市县,还将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主动进行报结,对于提前完成并保持水质稳定改善的市县,省财政将给予奖励。

  如今,督查考核已成为推进工作落实的有力手段。省里已明确要求,将劣类水剿灭行动实施情况作为五水共治督查的必查项目,并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挂钩。对不能完成任务或新出现市控以上劣类水质断面的地区,在五水共治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对工作不力、进展滞后的地区进行约谈、曝光。工作不力的公职人员,将按照《浙江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有关规定处理。

  全面剿灭劣类水,考验着各级河长的铁军精神,已成为锤炼干部能力的大平台、检验作风的大考场、比拼实绩的大擂台。

  肩负着建好浙江的今天的重任,2017,浙江各级河长再出发!(记者 施力维 梁国瑞

编辑: 傅炜如
关键词: 水质;水体;水质断面;排污口;河长制;劣Ⅴ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