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葫芦娃,一条藤上七朵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部动画片《葫芦兄弟》轰动全国。7个葫芦娃大显神勇斗妖精的形象,成为一代人挥之不去的偶像。

  8月22日,作为抗疫以来浙江省“电影暖场”活动入选的2部国产动画片之一,由浙江常山联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制作的动画片《胡柚娃》公映,当晚“暖场”变成了“热场”。各路专家、影迷,对这部民族动画片给予了高度点赞。

  金黄的皮肤,滚圆的肚子。著名的常山胡柚,化身小精灵“胡柚娃”。小精灵被假果神陷害。情急之下,师傅铁拐李将其藏到宝葫芦中逃至人间,正好遇到孝子胡进喜被当地豪绅欺凌。铁扣李将除恶童子点化成造福百姓的人间仙果“胡柚娃”……

  8年磨一剑。常山这些年来以胡柚娃形象做文章,推出了系列卡通胡柚娃形象。今天这部以常山胡柚诞生的民间传说故事为基础改编创作的动画片,无论是国漫艺术风格的打造,还是故事演绎的构造,都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艺术手法,都与上世纪80年代的动画作品拉开了距离。

  影片讲的是常山胡柚的民间事故,但没有商业推广的功利,这是难能可贵的。影片致力于讲好常山故事,将传统故事与现代故事融为一体,通过胡柚娃这一艺术形象,展现了孩子和成年人都喜闻乐见的正义战胜邪恶的经典力量,展示了新农村生态文明与文化建设的崭新成果,使得胡柚娃这一卡通形象既打出了常山文化品牌,也唱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新时代卡通电影的又一代表作品,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又一力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动画偶像。从“葫芦娃”、到“胡柚娃”,中国动画艺术形象的经典形象塑造,显然不只是停留在艺术手法的更新和进步上,更应该体现在经典故事和动画形象的构造上。不能停留在商业推广的诉求上,更应有精神和艺术的强烈追求。常山县在胡柚娃的艺术形象塑造上,执着追求精品和经典,其创作思路和拓展道路,值得全国很多地方借鉴。

  事实证明,心中无功利诉求的艺术作品,才能化日常为神奇,出精品、出经典,也才能此处无求胜于求。一个好故事,可以传播千里。一个好形象,可以深入人心。一部好作品,可以催人奋进。常山紧紧围绕地域特产做文化,让胡柚娃这个常山民间的“山里娃”,相继亮相过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冲上了“一带一路”中国伊朗文化贸易周、法国戛纳电视节……这表明,越是地域的、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常山胡柚娃带给世人的,是一系列的精神美味。常山的城市形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更是受益于胡柚娃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可见文化与经济融合的这条路,常山走对了。这本账,常山算准了。(特约评论员 刘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