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5月9日消息(记者曹露浩 通讯员虞江晋芳 杨英)收集可回收物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一种无成本创收方式,因此颇受部分居民喜爱,然而有些居民喜欢将捡来的垃圾堆放在公共用地,妨碍小区公共卫生,影响周围邻居日常生活,便成了社区治理的一大难题。

  浙江杭州望月公寓地处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于2003年交付使用。公寓共有1608套住房,沿街商铺160间5000余方综合会馆一座。小区人口万余人,涉及浦家桥、南阳坝、虾龙圩、荡王头、三坝等五个社区居民。混合居住的回迁安置小区,人口基数庞大、外来人口多,商业用房多,管理起来较为复杂。

  为解决租户垃圾分类的问题,社区制定房东共同参与的管理政策;为激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五个社区共同制定股民积分政策;针对几户占用公共用地堆积垃圾的“钉子户”采取收编策略,成功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改善了小区居住环境。

   “老一辈人都很勤俭节约,家里有钱有房也闲不住。垃圾分类工作没开始前老人们捡垃圾都要抢生意的,撤桶并点后,好几个‘失业了,但要捡的还是继续着,让小区治理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社区工作人员小杨表示:捡来的垃圾,大大小小都堆积在家门前的绿地上,严重影响小区环境,多次上门劝说都无用。

  2019年9月,社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社区经过研究讨论后决定把这些“勤劳的人”利用起来,因为她们平时捡垃圾更清楚垃圾的分类实况,培训起来也不费力。

  平时和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游击战”处处周旋的住户俞大伯不仅当上了垃圾分类引导员,还做通了老婆不再拾捡垃圾的思想工作,开启了他的“蜕变”之路。、

  家门口原本堆积如山的垃圾一扫而空,也不再和社区工作人员“斗智斗勇”,那些因堆放垃圾而破坏的草地如今已种上了碧绿的小树苗。现在的他以身作则,坚守在垃圾分类点位引导、宣传,用自己的行动为垃圾分类工作贡献着力量。

  “姑娘、姑娘,你这个垃圾又放错了,已经好几次了,饮料瓶可以回收,不要放在垃圾里面!”俞大伯每天这样乐此不彼的宣传着。

  有了这些“勤劳的人”做引导员,不但垃圾分类的成效明显,也解决了社区一大难题。

   “当上垃圾分类指导员后收入增加了不少,也不会再因捡垃圾被家人、社区工作人员说教!很感谢社区和物业给我这份家门口的工作。” 被“收编”后的居民蔡阿姨说。

  目前,望月公寓共有19名垃圾分类指导员,2户“规模”最大的拾荒家庭已经进行了收编,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越来越顺畅。

  据杭州三墩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镇329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有50余名是通过收编方式上岗,对小区的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起到积极正向促进作用。尤其通过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正确引导分类,混合在其他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如玻璃瓶、泡沫、衣物、纸板等得到了正确分类,全镇当前每月减量约1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