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12月4日消息(记者 魏炜)用“手”顺畅地写出毛笔字、用“手”弹奏出优美的曲调……,智能仿生手这种“黑科技”能让“手”随心动而完成精细动作,让我们看到了残障人士重“掌”未来人生的可能。12月3日是第30个“国际残疾人日”,由杭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携手强脑科技开展的“手望相助 爱满杭城”项目12月3日在杭州启动。

据悉,该项目将借助科技的力量,在浙江省内率先为符合条件和有意愿的肢残人士适配智能仿生手,通过科技助残的方式,切实为残障人士的生活与就业带来新曙光。

近年来,浙江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统筹推进残疾人民生保障、就业增收、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各项工作,残疾人事业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九月,中国残联出台了《关于支持浙江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以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系统提出支持浙江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系列举措,为全国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积累实践经验、提供省域范例。

“作为助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助残’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它可以为残疾人共享科技文明、共筑美好新时代贡献不小的力量。”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陈玉国表示,未来希望能涌现出更多的爱心企业,参与科技助残事业,支持惠残技术研发,整合科技助残资源,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指数,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

残疾人体验智能仿生手(央广网发 杭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供图)

“我曾因为打不开一瓶水而暴跳如雷,也曾因为一个陌生的眼光而沮丧不已,智能仿生手改变了我,它带给我很大的安抚作用,现在我可以轻松搬起一个箱子,像过去一样拧开水瓶盖喝水,撕开包装袋,系鞋带等等。”智能仿生手用户古月在大学毕业后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左手,而如今的他能够精准地控制每一根“手指”,他坦言:“它对我而言是一种重生,是一种生活新的开始。”

据介绍,智能仿生手不仅能为上肢截肢患者重建运动功能,辅助上肢截肢患者的生活,还能通过重建感知反馈,让上肢截肢患者体会到肢体“重新生长”的体感,给他们带去心理上的安慰,通过采集、处理人体肌肉运动产生的肌电和神经电信号来实现仿生手的动作控制,可实现5根手指的独立运动和手指间的协同操作,实现“大脑想什么动作,仿生手就执行什么动作”。

活动现场,爱心企业强脑科技捐赠了5只智能仿生手,并签署了捐赠书。目前,杭州已有数十位肢残人士已完成强脑科技智能仿生手安装适配、适应性训练,受助者的身体功能得到恢复、自理能力得到提升。接下来,还将有更多肢残人士接受项目的帮助安装智能仿生手。

另外,杭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还将与润湾|无障碍感知科创企业联盟等一大批优质科创企业紧密协同、加强合作,以“盲文电脑”、“残疾人运动能力评估与训练系统”等高科技产品为载体,陆续推出残障及失能人群培训教育、就业指导、康复训练等特色公益募捐项目,通过建立社会助残互动机制,营造残障人士就业与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促使残障人士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